“吾以用其為我府上掾,其余六兄弟亦在我軍中用事。”
“司馬懿有家族掣肘,安能叛我?”
“自奉孝歿后,孤遍觀年輕之輩,確實唯此人才略出重。”
“我欲用此人,替我擋住李翊河北來兵。”
眾人恍然大悟,原來曹操的戰略就是犧牲魏郡,以換取對漢中的攻打時間。
雖然當初說好拿下漢中,魏國就會出讓魏郡。
但政治人物說的話,聽聽就好。
關鍵時刻,還是得槍桿子硬。
司馬懿有軍略,郭淮也善于守備。
以魏郡之底子,應該能幫曹操爭取到不少時間。
計較已定,曹操正式興師西征。
分兵三隊:
前部先鋒夏侯惇、曹仁;
曹操自領諸將居中;
后部援軍曹洪、曹休,押運糧草。
早有細作報入漢中來。
張魯乃與眾將商議退敵之策。
“曹操勢大,吾在漢中,孤立無援。”
“欲舉城降之,不失封侯之位。”
“未知諸位祭酒以為如何?”
張魯這個人比較特殊。
他是漢末三國時期,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諸侯。
不過五斗米教并不是張魯創建的,是他殺了張修之后搶過來的。
不過此教確實是在張魯手中發揚光大的。
張魯有手段,有野心。
既殘忍,又有仁慈的一面,是一個典型的亂世梟雄。
因為在面對劉璋的戰事中,屢屢獲勝,所以張魯不止有漢中之地。
還占據了巴西、巴東地區。
事實上,巴郡之所以會一分為三。
就是因為劉璋干不贏張魯,被張魯給占了巴郡以北。
劉璋才不得不將巴郡的行政區域給重新劃分,以方便管理。
張魯的野心,也從來不滿足于漢中地區。
他一心想將自己的五斗米教發揚光大。
因為入教的信徒,需要繳納五斗米,所以稱之為五斗米教。
簡稱“米教”。
而張魯作為漢中太守,也不叫太守,叫“師君”。
他手下的兵也不叫兵,叫“鬼卒”。
手下的官員叫“祭酒”。
高級一點的官員則叫“治頭大祭酒”。
眼下的張魯,一門心思地撲在自己的教上。
在他看來,如果獻了漢中給曹操。
自己僅僅只是失去一個漢中,得到的卻是整個關中地區啊!
他不僅能把五斗米教傳到關中去,還能傳到潁川這個士人樂園去。
這對張魯的誘惑力,可是太大了。
“……師君,此議萬萬不可!”
說話之人,乃是張魯之弟張衛。
他也信五斗米教,但卻是個硬骨頭。
在他看來,漢中富庶,咱們也擁兵數萬。
進可以取西川之地為王,退亦能擋住關中來犯之兵。
豈有將江山拱手而讓之禮?
“……漢中最險無出陽平關,守住此關,魏兵莫能進也。”
“我意在關隘左右,依山傍林,下十余個寨柵,以此迎敵。”
“師君只管在漢中,多撥糧草以應付足矣。”
張魯只想著怎么投降能夠體面一些,待遇能夠好一些,以方便他傳教。
但沒想到弟弟張衛堅持要戰,張魯只好應從。
乃遣楊昂、楊任二將助弟守御陽平關,即日啟程。
軍馬到關下,即下了寨。
夏侯惇、李典等前軍先到,聞陽平關已有準備。
便離關外十五里處下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