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常之才,吾親試之,確為棟梁。”
“王上謂其‘言過其實’,豈非見其論策之時,意氣太盛,不循士人謙抑之道乎?”
當信吾鑒人之明。”
諸葛亮暗忖道。
他認為是馬謖剛剛的發言太狂了,劉備不喜歡望這樣的狂士,故而對他有偏見。
但諸葛亮性格是很有包容性的,他覺得馬謖這種有理想有朝氣的小伙子,才是齊國未來的棟梁。
所以我應該相信自己的判斷。
“……喏。”
當著劉備的面,諸葛亮也不好出聲反駁。
因為他沒辦法馬上論證劉備是錯的。
諸葛亮相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時間一長,劉備慢慢就會發現馬謖是一個難得的大才了。
“……嗯,寡人適才那番話或許說的重了些。”
劉備頷首,又發覺自己剛剛把話說的太絕對。
不應該這么早就給一個年輕人定死未來,斷了他的政治生涯。
“幼常尚年幼,孔明可以對其尚加引導,莫使其誤入歧途。”
“……喏,亮會好生照看他的。”
聊完馬謖,諸葛亮又問劉備是否打算回徐州了?
這樣他好給劉備安排船只,送他回去。
“不急。”
劉備揮了揮手,說道:
“既難得來荊州一趟,寡人打算在去一趟襄陽。”
荊州最富的兩個郡,就是襄陽與江陵。
都是諸葛亮到后,被單獨劃出來治理的州郡。
不過襄陽主要是以劉表的舊勢力為主,劉備此去,其實也是間接撫慰劉表舊臣。
算是幫諸葛亮進一步穩定荊州局勢。
畢竟大戰之際,內部可不能出什么岔子。
至于諸葛亮,劉備則讓他留在江陵做好本職工作就行了。
不必跟著自己一起去襄陽。
……
兩日后,劉備攜手下人抵擋襄陽城,召見荊州舊臣,慰勉其政績。
席間,眾官依次拜見,劉備一一勉勵。
直至樊城縣令劉泌上前行禮。
劉泌雖為縣令,卻治理有方,百姓安居樂業,政績斐然。
劉備聽聞其賢名,心中甚喜,親自斟酒相敬,道:
“劉縣令勤政愛民,乃漢室棟梁,今日得見,實乃幸事!”
劉泌受寵若驚,連稱不敢當。
忽然間,劉備瞥見劉泌身側立著一位少年郎,約莫十七八歲的樣子。
生得器宇軒昂,眉目如劍,英姿勃發。
劉備不由心生好奇,便問劉泌:
“此少年何人?”
劉泌乃應聲答道:
“此乃下官外甥,姓寇名封,自幼習武讀書,頗有膽略。”
劉備見寇封氣度不凡,心中暗贊,便招手喚他近前敘話。
“小郎,汝能飲否?”劉備問。
寇封精神抖擻,大聲道:
“大丈夫當氣吞山河,如何飲不得杯中之水乎?”
劉備大喜,便命人取來足足一斗酒給寇封。
這本有“為難”之意。
哪料寇封二話不說,端起酒器,一飲而盡。
劉備眉眼含笑,又道:
“取彘肩來!”
彘肩就是豬的前腿。
庖人取來一生彘肩給寇封。
寇封二話不說,拔劍切而啖之,面不改色。
劉備大喜過望,一直身旁的護衛許褚道:
“寡人適才以項籍試樊噲之事,復試小郎。”
“吾嘗謂仲康為古之樊噲,今觀小郎,則不亞樊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