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落,以目示傅巽,仿佛在提醒他,說話謹慎點兒。
他可是已經給韓遂做了思想工作的,你現在說話太沖別給攪黃了。
“公英不必遮掩。”
韓遂揮了揮手,冷笑打斷。
他畢竟是一位梟雄,很快冷靜了下來。
“曹操既要結盟,可愿立誓絕不讓馬超兵馬踏入涼州半步?”
傅巽從容自袖中取出絹書:
“此乃魏公親筆書信,言明破劉之后,隴山以西盡歸韓公節制。”
魏國這次同時拉攏孫吳、西涼兩個盟友,都給出了劃界范圍。
將江南之地劃給東吳,隴西給涼州,他曹操只想重返中原。
“好!”
韓遂目光閃爍,站起身來。
“魏使可回去告訴曹公,就說老夫待開春雪化之日。”
“魏軍與齊軍交鋒之時,涼州鐵騎必出潼關,助魏人一臂之力。”
傅巽大喜,深深下拜:
“韓公英明!魏公已備好錢糧,三日后便運抵隴關。”
當夜,金城內外兵馬調動頻繁。
早有扮作商人的細作,飛報給身在并州的馬超。
此前馬岱來涼州互市,就是為了安插細作,不想這么快就派上了用場。
寒風凜冽,并州晉陽城外軍營旌旗獵獵。
馬超身披鐵甲,立于帳前,手中緊攥涼州密報,眉宇間殺氣隱現。
“韓遂老賊竟與曹操暗通款曲!”
馬超又憤怒又興奮,在并州厲兵秣馬這么多年,不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天嗎?
“鳳雛先生,此事當速報丞相定奪!”
龐統攏袖近前,細閱密信,忽而冷笑:
“將軍勿躁,韓遂狡詐,此番結盟必存反復。”
“然兵貴神速——”
指尖重重點在壺關要隘,“當先扼此咽喉,以防不測。”
馬超目光如電:
“正合吾意!”
“即日調上黨、雁門精兵出關,沿滏口陘設寨。”
忽又沉吟,“只是未得相令,擅自調兵.……”
龐統捋須而笑,“《六韜》有云:‘見利不失,遇時不疑。’”
“將軍乃齊之藩屏,當機立斷方顯雄才。”
“統愿即刻修書,星夜加急送往鄴城。”
這就體現謀士的重要性了。
古代行政效率極低,什么時候自作決定,什么時候通知上級,都非常考驗技術。
讓馬超自己來操作,他肯定搞不定的。
這便是李翊留龐統在馬超身邊的原因。
……
話分兩頭,
時值建安十四年十月末。
秋深霜重,河北大地已漸入寒冬。
自李翊奉劉備之命總攬河北軍政以來,各州郡兵馬調動已基本完成,糧草輜重亦陸續運抵前線大營。
然而,隨著大軍集結完畢,一個棘手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軍費開支過大,國庫周轉艱難。
注意,這并不說河北沒錢了,而是資金周轉有困難。
東漢兵制,主要兼行征兵與募兵,而劉備麾下多以募兵為主。
這些職業兵卒不僅需按月發放軍餉,其武器、鎧甲、弓弩等裝備亦需由官府統一配給。
而這時候的主要貨幣,依然是“五銖錢”。
但軍用物資是由少府提供的。
也就說武器、鎧甲之類的東西,必須先把這筆錢轉移支付給少府等職能部門。
然后才能統一配給。
這聽起來簡單,其實運作起來非常復雜。
這也是為什么說治理大國與治理小國的難度,根本不是一個維度量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