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都,殘陽如血。
李翊獨入陳王府邸。
劉寵甲胄未卸,案前燭火搖曳,映出他眉宇間的憂色。
“殿下。”
一名仆役走入進來,“李子玉求見。”
“李翊?”
劉寵眉頭皺起,放下書卷,道,“快請他進來。”
須臾,李翊邁入門中,拱手作揖,神色肅然。
“殿下……”
“如今齊魏交戰,陳地已成修羅場。”
“魏軍雖退,難保不會卷土重來。”
“若再起兵戈,驚擾圣駕,我等萬死莫贖。”
“故在下特來與陳王相商,東遷天子事宜。”
李翊直接開門見山,闡明自己此行的目的。
為防止出現夏侯惇之前所面臨的情況,李翊便直接找到了手握禁軍的陳王劉寵。
只要他點頭同意了,那么東遷一事便再無任何阻力。
劉寵蹙起眉頭,沉聲問:
“東遷天子圣駕,這是足下的意思,還是齊王的意思?”
“是在下的意思,與齊王無干。”
“那么爾等此來,是為保駕耶?是為劫駕耶?”劉寵又問。
“特為保駕而來。”李翊不卑不亢答。
“既是保駕,為何帶如此多的兵馬!”
李翊搖了搖頭,開導說道:
“殿下與我相識多年,當知翊之心志。”
“漢室傾頹,非一人可扶。”
“今魏軍北退,然其勢未衰,若復來攻,陳都無險可守。”
“東遷圣駕,暫避兵鋒,乃為社稷之計也。”
劉寵沉默良久,指尖輕叩案上輿圖:
“天子若離陳都,與入你主掌中何異?”
李翊直視其目,正色答:
“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殿下若執意留駕于此,他日魏軍復至,天子落入曹操之手,漢室才是真正傾覆。”
“我主乃漢皇后裔,不論在哪里,都當以漢室為先。”
“若落入曹賊手中,難保曹操不會篡漢自立。”
窗外暮鼓沉沉,劉寵終是長嘆一聲:
“……罷了.孤隨你入宮面圣就是。”
德陽殿內,劉協獨坐案前,燭火映得他面色蒼白。
李翊、劉寵并肩入內,伏拜于地。
“陛下。”
劉寵率先開口,有些自責地說道:
“陳都殘破,恐非久居之地。”
“臣請暫移駕臨淄,以避兵禍,”
劉協指尖微顫:
“朕剛離虎穴,又要入新都?”
李翊叩首:
“臨淄城高池深,齊王已命孔大夫在此備好行宮。”
“陛下東巡,既可安百姓之心,亦可遠離戰亂。”
“待中原平定,再還舊都不遲。”
李翊不忘給劉協畫下大餅,說平定了中原,咱們還可以遷回來嘛。
到時候就是直接還于舊都雒陽了,豈不比待在陳都好?
時國舅董承立于帝側,低聲說道:
“陛下,青州自古便是齊魯大地,禮儀之邦。”
“孔文舉又是心向漢室之人,兼之臨淄遠離戰禍,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況且陳王都已出此言語,恐其已經權衡利弊……”
劉協又環視殿中其他諸臣,見無人反對,終是頹然頷首:
“朕準奏。”
次日,天子鑾駕出陳都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