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云長、張益德、陳元龍、馬孟起、呂奉先皆是功名赫赫之輩。”
“才華勝某十倍,當受此職。”
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貫做人的態度。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面對接近于捧殺的封賞,李翊果斷讓賢。
專門點了幾員大將。
這幾員大將都是久經沙場,累立戰功。
更關鍵的是,他們私下里都與李翊關系不錯。
故李翊縱然自己不當,也樂得做一個順水推舟的人情。
劉備站起身來,牽唇笑道:
“丞相休得過謙。”
“汝自徐州時,便跟在朕身邊。”
“朕清楚你的能力。”
“若說運籌帷幄,決機于兩陣之間,無人能夠勝你。”
“朕遍觀朝中諸臣,屬你最為合適。”
“至于愛卿舉薦的大臣,朕另有封賞。”
劉備這話說的也是滴水不漏。
先肯定李翊的能力,然后解釋原因。
最后再給關羽等人一個臺階下。
不是不給你們,而是你們另有封賞。
其實,授予李翊軍政雙職也是經過劉備深思熟慮的。
早在中原大戰開始之前,劉備就一直在籌劃這件事了。
關于恢復大司馬大將軍一職,劉備甚至私下里連跟李翊都沒有溝通過。
直接在冊封大典上,打了滿朝文武一個措手不及。
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劉備一直覺得自己虧欠李翊,跟著自己創業十八年。
雖然得了高位,卻為了國家之事每日操勞,累死累活。
所以一直想找個機會補償他。
當然了,
給了他最高軍事統帥之職,雖然是一種無上殊榮,但也加大了李翊身上重擔。
之后的他,只會更加忙碌。
這便要說到第二點了。
李翊受領丞相之位,毋庸置疑。
但最高軍事長官,劉備考慮再三,還是覺得應該由李翊來擔當。
正如李翊自己常說的那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劉備遍觀諸將,實在找不到能夠平替李翊的人選。
關羽、張飛、呂布、陳登、馬超,他們軍事專業能力倒是合格。
但選官,并不是只看專業能力。
尤其是最高領導,如果你只有專業能力的話,那是絕對做不好這個位置的。
以上五人,都有性格缺陷。
關羽處理不好與士大夫的關系,張飛處理不好與兵子的關系。
呂布好酒色,懶散,必不能夠盡心竭力辦事。
換句話說,以上這些人,他們都不是專業的職場人。
如果不是職場人,就不能夠協調好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
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矛盾、利益糾紛。
劉備手下倒也有不少職場人。
你比如說張郃、張遼、徐晃,他們都是標準的職場打工人。
非常會來事兒,且軍事素養絕對合格。
但是,他們畢竟是降將出身。
沒理由能夠壓在關羽、張飛這些元從的頭上。
因為別的不說,這倆哥們兒肯定不干。
就歷史上劉備給黃忠封一個四方將軍,關羽都要鬧脾氣,甚至直接拒絕劉備的任命。
何況是矮幾個降將一頭呢?
這從側面也更加能夠反應出,不能讓關張二人擔當國家單位中如此重要的職位。
所以,思慮再三。
劉備最終把目光放在了李翊身上。
首先李翊的能力、威望還有戰功是絕對夠的。
百戰百勝的戰績擺在那兒。
其次,李翊人緣好,會來事兒。
跟同事們的關系都處的不錯。
這一點其實很重要,甚至比你的專業能力更重要。
因為你能力再強,同事們不配合你,你也無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三點,其實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劉備感覺,自己在有生之年,甚至未來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