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嫗長嘆一聲:
“今日能得遇幾位貴人,是祖輩積德。”
“老身受貴人恩惠,本不該奢求更多。”
“只是……”
說著,老嫗將身旁那位女童拉至跟前。
“老身已時日無多,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孩子。”
“只求諸位老爺,照拂這苦命的丫頭。”
說罷,示意那女童行禮。
女童乃伏在劉備跟前,頓首道:
“求老爺恩公收下阿雨吧!”
劉備捋須沉吟,他暗想這孩子也的確苦命,本性也不算壞。
加以教導,或可成器。
于是,溫聲說道:
“老夫人若是不棄,可攜阿雨往官塾安置。”
“丫頭讀書明理,您也能在那里頤養天年。”
漢朝對女子的束縛沒有后世朝代嚴重,女子也是可以上私塾讀書的。
比如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在入宮之前,她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不過漢朝女子能接受到的最高級的教育,應該是宮庭教育與私人家教。
宮廷教育顧名思義,就是由官方主辦的教育。
而私人家教,一般是貴族出身,家庭里面主動給她請輔導老師。
代表人物就是甄宓,她自幼好讀書,被家中姊妹調侃為“女博士”。
不過劉備提議的將阿雨送進官塾,那基本上就是保送了。
這所位于天子腳下的名牌大學,校長可是天下聞名的水鏡先生。
“太好了,太好了。”
老嫗高興極了,連忙讓阿雨跪謝恩公。
阿雨淚眼婆娑,磕頭如搗:
“阿雨再不敢偷竊!定當好生念書!”
隨后,劉備派遣趙云護送阿雨與那老嫗去官塾。
并跟水鏡先生司馬徽專門打了招呼,讓他照看好阿雨。
自己則回宮去了。
洛陽宮,甘露殿。
暮色沉沉,宮燈初上。
劉備邀請李翊與自己一起共進晚膳。
金樽清酒,幾碟時令小菜,倒比往日大宴更顯閑適。
“子玉啊,”劉備舉盞輕嘆,“今日一行,朕方知民間疾苦,非奏章所能盡述。”
他望向窗外漸暗的天色。
“那吳家老嫗,若非親眼所見,朕豈能想到名門之后竟落魄至此?”
李翊執壺斟酒:
“陛下久居九重,群臣奏事又多粉飾,難免隔閡。”
朝中大臣多是報喜不報憂,所以在深宮中呆久了,確實容易脫離底層百姓。
“所以朕愈發覺得……”劉備摩挲著酒盞邊緣,“當初你提議將阿斗送去紙坊歷練,實是良策。”
李翊眸光微動,沉吟道:
“太子紙坊待久了,自會識得五谷,知民生之多艱。”
“是啊。”
劉備忽的笑起來,“那小子上月來信,竟能說出‘一束竹料出紙幾何’,可比那些只會吟風弄月的世家子強多了。”
“子玉,來,再飲一杯。”
劉備親自執壺,為對面跪坐的李翊斟滿酒樽。
“朕想起白日里考核的那個崔和,便一直心中不快。”
“察舉選官之制,橫亙我大漢四百年,朕身為開國之君,又不太好變祖宗之法。”
“但若是不變,只怕將來會有更多似崔和一般人物,在地方上尸位素餐。”
“如此,朕的漢室江山,早晚毀于一旦。”
“念及此事,著實令朕頭疼不已。”
李翊雙手捧杯接酒,聞言笑道:
“陛下春秋正盛,此事原不必急于一時。”
“倒是今日太常所奏各州郡私塾興建之事,臣聽后甚感欣慰。”
“不錯,”劉備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自章武元年頒布‘有縣必有學’之詔至今,各州郡上報,各州各縣都有私塾。”
“誠不相欺,朕頒布此詔之前,尚未想過有縣必有學之詔能用不到兩年的時間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