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無奈的說:“我說巧了,就是前幾天我也搞了這么一個電動車。”
“是嗎?跟我們這個一樣嗎?”
劉華搖搖頭:“不一樣,但我感覺應該比你們這個好。”
學生有點兒不服氣了,但是他沒有說話,他也知道劉華的學術地位,這時候不是他該插嘴的。
“不一樣?”教授笑著說:“要不這樣吧,把我這個電動自行車運到你們廠,然后咱兩個設計比一比高低。”
劉華其實很不想打擊他們的自信心,但是架不住這幾位是躍躍欲試啊。
他們主動找后勤要了一輛小貨車,就這么屁顛兒屁顛兒的來到了太一重工。
當他們看到劉華設計的電動自行車直接就傻眼了,那位教授搖搖頭:“您這是摩托車呀,不是電動自行車。”
“你們是按照自行車來設計的電動自行車,我是按照摩托車來設計的電動自行車。”劉華解釋道:“我們兩個設計就應該不是一個賽道的產品。”
“有點道理。”
劉華笑著說:“你還保留倆腳蹬子,是不是怕沒電了,還可以蹬著回來?”
那位教授和他的學生倆人一起點點頭,當初設計的時候,他們確實是這么想的。
“你知道那玩意兒蹬起來有多費勁嗎?”
教授點點頭說道:“還好吧,雖然說比一般的自行車要多花點力氣。”
“你那個自行車都騎沒電了,那說明路程不遠啊,最起碼得十幾公里吧。”劉華反問道:“比蹬自行車還要費力的蹬十幾公里,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嗎?”
“那您這個不怕沒電嗎?”
“怕呀。”劉華理所當然的說:“所以我按照摩托車車體來設計這個東西,就是為了可以多放一點電池,增加電動自行車續航,目前我們這個可以跑六十公里,也就是說滿足你來回三十公里的路程,你要是再遠的話干脆就坐公交車或者打的。”
“那要是農村呢?農村公交車少,更沒有出租車。”
劉華笑了笑:“你得調研一下,看看在農村,老百姓的活動范圍有多廣啊,三十公里足以滿足他們的日常所需了。”
有句話叫做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現在他們的電動自行車跟劉華的電動自行車一比,感覺就像雞肋一樣。
教授不甘心的說:“也就是說,我們的產品,完全沒有任何實用性。”
“也不能這么說,我這個對小姑娘來說可能有點沉重,把你們那個腳蹬子去掉,設計的稍微大一點,多放點電池,再設計的漂亮一點兒,可能會適合小姑娘這類的客戶。”
教授思索再三,點點頭:“到底不愧是做企業的,比我們更了解市場,跟您一比呀,我們就正應了那個成語叫做閉門造車。”
“你們也可以再想一想,把電池搞小一點,主要出行動力還是靠蹬,蹬自行車的同時產生電力,進入蓄電池,再驅動小電機輔助騎行,應該也比較有市場。”
看到那位教授在那里思考,劉華心里也是感慨萬千,他必須要在源頭上就把那種帶腳蹬子的電動自行車給卡掉,不能讓它在二三十年以后給人民找麻煩。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