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仰天長嘆了一聲,說道:
“貞觀元年的年底,朕得到消息,突厥內部干戈不息,又趕上大雪天,雪深達數尺,牲畜凍死無數,百姓饑寒交迫,頡利又揮霍無度,他不思進取,反為補虧空,向各部征收重稅,由此上下怨聲載道,各部落反叛者眾。”
“朕得知此事以后,便召集群臣,設下廷議,很多愛卿都建議乘機出兵,朕也想出兵討伐,但當時才和突厥簽訂了盟約,師出無名,但不出兵,朕又怕失去機會。”
“朕便詢問宋國公蕭瑀和長孫無忌。”
李世民娓娓道來道:
“蕭瑀認為應該出兵,但是長孫無忌卻說,突厥沒有侵我邊塞,我們卻要背信棄義,勞民傷財,不是正義之師的所為。”
“朕思慮良久,決定采納長孫無忌所說,便沒有出兵。”
李世民嘆息道:“如今距離那時,已經快三年了。”
“這期間,有愛卿常請朕出兵,朕都沒有應允,剛剛與人家簽訂盟約,現在背約討伐,這是不守信用,利用人的災禍,這是不仁義,乘人之危來取勝,這不是勇武的行為,就算突厥各部落叛離,牲畜所剩無幾,朕還是不出擊,朕想著,一定要等到他們有罪過,然后討伐他們。”
李世民說完,望著程俊,將同樣的問題拋給了他,問道:
“你覺得我大唐有什么理由征討突厥?”
根本找不出理由了吧......一旁的李承乾心里想著。
有渭水之盟在這里卡著,只要李世民不愿意背棄盟約,大唐就不可能師出有名。
這時,程俊的聲音響起:
“臣以為,我大唐有六個理由征討突厥。”
六個?
李承乾睜大眼睛,不敢置信看著他,他一個都說不出來,程俊卻能說出六個?
李世民也是一臉訝然,沒想到會有意外之喜,連忙問道:“都有哪六個理由?”
程俊豎起一根手指,說道:
“頡利可汗奢華殘暴,誅殺忠良,親近奸佞之人,這是我大唐征討突厥的第一個理由。”
太子反嗆道:“頡利可汗再怎么奢華,再怎么殘暴誅殺忠良,親近小人,都是突厥的內政,我大唐怎么能用這個當理由征討突厥?”
程俊看了他一眼,說道:“頡利可汗親近奸佞之人,聽信他們的鬼話,對我大唐不利,這不僅是突厥的事,也是我大唐的事,他頡利不管,咱們替他管管,有什么不可?”
李承乾道:“人家不會同意的。”
程俊呵笑道:“官府抓賊,賊不同意官兵抓他,官兵是不是就不抓了?”
“有個人把你揍了,你要還手,對方不許你還手,你是不是就不還手了?”
“咱們行正義之事,還需要聽罪惡之人說什么嗎?”
太子語氣一噎,又忍不住道:“可是這也是背棄盟約了啊,父皇剛才說了,要在不背棄盟約的情況下,找出征討突厥的理由!”
程俊肅然道:“頡利可汗親近奸佞之人,使的突厥之政對我大唐不利,我大唐現在出兵,目的是趕走頡利可汗身邊的奸佞小人,我們出兵,是為了突厥好,為了頡利可汗好,這是正義之舉,哪里背棄盟約了?”
李承乾瞪大眼睛道:“你擱這清君側呢?”
程俊沉吟道:“你要這么理解,也不是不行。”
李承乾轉頭道:“父皇,咱們大唐,跑到突厥清君側,行得通嗎?”
李世民瞅了他一眼,沒有吭聲,摸著下巴,喃喃自語說道:
“朕怎么就沒想到還能這樣......”
“……”
李承乾心里不由咯噔一下,父皇這個樣子,顯然是程俊說到他的心坎上。
壞了,本太子要輸了啊......李承乾慌張起來,一旦程俊真的成為他的老師,還不知道程俊會怎么對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