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天抄這么久的書,就真的是白抄了!
李世民不解道:“你這么著急干什么?”
李承乾語氣一噎,總不能告訴父皇,他想去青樓吧,忽然心頭一動,說道:
“父皇,程俊剛才教兒臣要學會變通,兒臣是領悟了這兩個字的要義。”
“《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程俊說的變通,正是這個道理。”
“就拿程俊弄出來的活字印刷術來說。”
李承乾為了能夠挽回程俊,讓他實現承諾,腦海中靈光不停地閃現,指著案幾上程俊留下的紫色布袋和那堆小木塊,說道:
“父皇提到的雕版印刷之術,兒臣不僅有所耳聞,也見到過,就是匠人在一塊木板上刻字,然后拓出來。”
“雕版印刷之術,和活字印刷術比起來,有太多的弊端,兒臣只說一點,想要拓出一篇文章,就要刻出一塊木板,費時費力費工,但活字印刷不一樣,這些文字,可以靈活排列,只要有這些字,什么樣的文章都能很快弄出來,可見活字印刷術省時省力省工。”
“一樣東西,省時省力省工,便意味著省錢,省錢了,就意味著能賺的更多。”
李承乾搜刮著腹中的墨水和見聞,接著說道:
“兒臣聽弘文館的學士和國子監的博士們說起過,自從我大唐施行科舉之制,民間百姓對書籍的需求,日益猛增,這也使書肆販賣的書籍價格變得更貴。”
“朝廷若是能憑借程俊的活字印刷術,多多拓出百家書籍,以更低的價格賣給百姓,一來可以聚財,這便是程俊所說的盈府庫,二來能夠促使更多的百姓讀書,這便是程俊所謂的開民智。”
“兒臣以為,通過程俊的活字印刷術,朝廷還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李承乾掰著手指說道:“比如百姓們聽到朝廷販賣的書籍,價格比書肆的更加便宜,他們會對父皇感激涕零,對朝廷更加信服,對大唐更有歸屬感。”
“如此一來,何愁我大唐不興啊?”
說完,李承乾眼巴巴望著李世民,說道:“所以兒臣覺得,程俊太適合當兒臣的老師了,父皇不能趕他走啊!”
東宮顯德殿,因為李承乾的一番肺腑之言,使殿內落針可聞。
紫袍太監張阿難不敢置信的望著李承乾。
這還是平日里的太子嗎?
以前的太子,絕對說不出這樣的話!
就在剛剛,他連抄寫的書籍內容都背不下來,現在他卻能引經據典,根據事物作出極為合理的分析。
而且分析的讓人信服。
張阿難立即意識到,太子的變化,跟程俊脫不開關系。
也正因此,他才愈發感到震撼,要知道,今天是程俊當太子老師的第一天。
一天時間不到,就能讓太子發生如此翻天地覆的變化。
弘文館的那些學士,國子監的那些博士,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
程俊卻做到了!
張阿難不由望向了李世民,發現李世民愣在原地,還沒有回過神,顯然,陛下還沉浸在震驚之中。
許久,李世民回過神,凝視了李承乾幾秒,然后轉頭說道:
“阿難,快將朕的程愛卿,太子的好老師,我大唐的棟梁之才請回來!”
…………
第二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