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上奏的修訂《氏族志》一事,他說的有理,朕就準奏,你說的有理,朕便擱置,就這么簡單!”
崔民干拱手道:“臣明白了。”
隨即,他目光冷冷的望著程俊,說道:“程御史,聽本官一句勸,還是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好。”
程俊淡淡道:“那我也請崔侍郎聽一句勸,還是不要阻擋時代前進洪流的好。”
崔民干質問道:“我就不明白了,讀書人娶妻想娶五姓女,怎么在你眼里就是錯的?天下人都覺得應該的事,怎么到了你這里,就變得十惡不赦?”
程俊反問道:“五姓女,和尋常百姓家的女子有什么區別?是多兩條腿,還是多兩條胳膊?”
不等崔民干回應,程俊接著說道:
“五姓女,也不盡是美人,比不上尋常女子的五姓女,大有人在。”
“但是,一個貌似天仙二八芳華的女子,一個四十出頭其貌不揚的五姓女,站在一起,讀書人都會選擇后者。”
“這是什么原因?”
“難道讀書人都沒有審美,辨別不出好壞嗎?”
程俊掃視了殿內的眾人一眼,直言不諱說道:“我說的再直白一些,難道讀書人都是想娶五姓女嗎?”
文武百官瞅著他,沒有一個回應。
程俊知道他們心中有答案,只是不敢說而已,便繼續說道:
“在我看來,讀書人不是想娶五姓女,而是想娶那個姓氏。”
“因為只有娶了五姓女為妻,他們才能翻身成為士族的一份子,才能鯉魚躍龍門!”
崔民干冷哼道:“自古以來,皆是如此,有什么不對?士族也不是一朝一夕變成的士族,那也是幾代人的家業,打拼出來的!”
程俊看著他,反問道:“所以這些有了家業的,便可以打壓其他正在打拼的人嗎?”
“選官制度,兩漢有察舉制,魏晉有九品中正制。”
程俊豎起兩根手指,說道:“察舉,地方郡縣唯才是舉之意,然則什么是‘才’?郡縣之長覺得此人是才,此人便有才。”
“這郡縣之長是什么人?不就是士族嗎?他們舉薦的人,不也是士族中的人嗎?”
程俊屈起一根手指,接著說道:“再者是魏晉的九品中正制。”
所謂的九品中正制,是先在州郡地方置設中正官,然后品評讀書人,再將合格的讀書人選拔為官。
“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但是,中正官多掌握在門閥士族手中,也因此,這些門閥士族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
程俊沉聲道:“隨著此制度的發展,才德不再被看重,家世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標準。”
“到西晉時,便有了那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程俊感嘆了一聲,然后道:
“前隋開始,出現了科舉制,前隋覆滅之后,我大唐不僅沒有放棄科舉制,相反,還不斷地加以完善,為天下讀書人開辟出一條新的仕途之路。”
“若不是科舉制橫空出世,我大唐日后的滿朝文武,恐怕都要來自士族了!”
程俊聲音鏗鏘有力道:“到那時,我都不知我是活在大唐,還是魏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