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現在命你為特使,調停海東三國之亂。”
“臣遵旨!”
程俊拱手說道。
李世民掃視了一眼殿內紫袍大臣們,又看了看外面的文武百官,沉聲說道:
“諸位愛卿,你們聽好了,凡是涉及此番調停事宜,各個府衙都應配合協助,違者以抗旨論處。”
李世民嚴肅的聲音響徹太極殿內外。
文武百官紛紛道:“臣等遵旨。”
這時,鄭元璹皮笑肉不笑的走了出來,看著程俊,問道:“程御史,你什么時候出發?”
“出發?”
程俊迎上他的目光,奇怪道:“出什么發?”
鄭元璹一愣。
文武百官目光古怪的看著他。
李世民則是饒有興味的望著程俊,不知道他這次的燕國地圖,能有多長......
鄭元璹淡淡說道:“程御史,陛下命你為特使,調停海東三國之亂,你當然是前往海東三國。”
程俊搖頭道:“你說的不對,陛下是命我調停,但是,陛下并沒有讓我去海東三國調停。”
說著,他指了指地面,認真道:“我在長安,也能調停。”
鄭元璹眼瞳一凝,呵斥道:“胡說八道!高句麗、百濟皆是海東之國,離長安城足有三千里路,你在長安城說話,高句麗和百濟兩國能聽到嗎?”
程俊一本正經道:“他們聽不見我說話,是因為他們距離遠,那么,讓他們距離我近一些,比如讓他們來長安城,我說話,他們不就能聽見了?”
鄭元璹神色一怒,立即轉頭望向看的津津有味的李世民,拱手大聲道:“陛下,程俊不去,就是在抗旨!”
程俊揚聲道:“陛下,您也沒說,一定要臣去海東三國那邊調停啊。”
李世民沉吟兩秒,看向了鄭元璹,肅然說道:“鄭愛卿,朕確實沒有說過非去不可,只要能夠調停成功,地點放在長安城,也不是不行。”
說完,他又看向了程俊,提醒道:“但是,程愛卿,依照你的意思,要在長安城調停他們之間的沖突,那么,就需要讓他們派使臣來我大唐。”
“然則,高句麗、百濟兩國,如果不派使臣前來,該當如何?”
李世民問道。
程俊神色一肅,說道:“陛下,臣以為,想要調停海東三省之兵禍,首先要做的,是革除鴻臚寺之弊政。”
怎么拐到這來了......朝臣們心里想著。
這小子又開始繞了.....熟悉程俊的朝臣們也在心里想著。
李世民瞇起眼眸,知曉程俊正在揭開他的燕國地圖,但此時他也好奇起來,“鴻臚寺之弊政?”
“怎么說?”
程俊一本正經說道:
“臣就拿此次調停海東三國之事來說,假若我大唐之中,有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常駐使臣,那么,像今天這樣的事,完全可以由陛下直接召見高句麗、百濟兩國使臣,對這兩國使臣大加申飭,然后讓兩國使臣將陛下的申飭旨意,帶回給高句麗王和百濟王。”
“如此一來,我大唐不用派遣使臣,遠赴三千里,完全可以在長安城中,調停三國之事。”
李世民訝然道:“你的意思是,讓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派遣使臣,常年留在我大唐?”
程俊點頭道:“對,臣認為,可以先讓高句麗、百濟、新羅這三國派遣使臣,駐留于京師之中。”
“同時,我大唐也派使臣,駐留到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
程俊豎起三根手指,說道:“此法好處有三,其一,可在最快的時間內,將陛下的旨意傳達到外邦內廷。”
“其二,我大唐反應能變得更加迅速。”
“其三,我大唐可以大大節省派遣使臣遠赴外邦的人力、物力、財力。”
“當然,這樣一改變,那么,也該有個新的稱呼,臣覺得‘大使館’三個字,比較貼切一些。”
程俊道:“以后,就是大唐駐高句麗國大使館,大唐駐百濟國大使館,大唐駐新羅國大使館。”
“而他們,也有相應的稱呼,叫做:高句麗駐大唐大使館,百濟駐大唐大使館,新羅駐大唐大使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