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叫人給他們賜座,他自己也坐在了龍榻御座上,撫著胡須沉思著。
良久,外面響起一陣腳步聲,房玄齡、杜如晦跟在張阿難身后,走進了甘露殿。
“臣房玄齡,拜見陛下。”
“臣杜如晦,拜見陛下。”
頭戴烏帽、身穿紫袍的二人同時對著李世民行禮道。
“兩位愛卿不用拘禮。”
李世民揮了揮手,指了指近處已經準備好的坐墊,等到二人坐下,他看向杜如晦,問道:“克明,身體好些了嗎?”
杜如晦笑著道:“謝陛下關心,有孫道長和巢太醫的醫治,相信用不多久,臣的身體,還有皇后娘娘的鳳體,都會徹底痊愈。”
“聽你這么說,朕就放心了。”
李世民微微頷首,望著二人,神色凝重說道:“朕叫你們過來,是商量新羅的事。”
“北邊的突厥,是朕的心腹大患,絕對不能因為新羅,亂了大唐的陣腳,但是,新羅也不能被滅.......這可如何是好?”
杜如晦搖頭道,“難辦。”
房玄齡沉聲說道:“確實難辦,高句麗和百濟打的是速戰速決的主意,想要以最快的時間,滅掉新羅,我們想讓他們退兵,除非,能夠給到他們足夠的壓力,如此一來,才有可能讓他們退兵。”
“但是,高句麗、百濟合兵一處,攻打新羅,可見是有備而來,有心算無心之下,他們兩國多半不會懼怕咱們大唐的威脅。”
房玄齡看著李世民,肅然說道:“也就是說,如果要幫,咱們大唐只能出兵,一旦出兵,必會給北邊突厥可乘之機,到時,反而會對我大唐不利。”
說完,房玄齡看向程俊,說道:“臣回去以后,仔細琢磨了一下程俊的法子,發現將新羅公主留在長安城,是當前局勢下,最好的辦法。”
“臣的想法,和房公一樣。”杜如晦直起身子,開口引來李世民的目光,正色說道:
“我大唐頂多派遣驛卒,八百里加急將調停的意圖,和陛下的心思,帶到高句麗和百濟,讓高句麗王和百濟王以及兩國朝臣意識到,即便他們得到新羅的土地,也只是一時而已,過不幾年,我大唐幫新羅公主復國的那一天,就是他們歸還新羅疆土的那天,同時,也會是他們迎接大唐怒火的一天。”
杜如晦沉聲道:“只要能讓他們感到害怕,便可促使他們同意派人來長安接受調停。”
“只不過......”
看到杜如晦有些擔憂的神色,李世民心頭一沉,身為馬背上的天子,立即猜到他要說什么,說道:
“你想說,新羅公主不愿意看到咱們大唐這樣做?”
杜如晦點了點頭。
房玄齡也已經想到了這一點,開口說道:“于理,新羅公主得知大唐不會出兵,她的本能選擇,是去別的地方再找援手。”
“于情,新羅處于亡國邊緣,一旦新羅亡國,她的家人就會被殺,她一個女子,接受不了這種結果。所以于情于理,我大唐都沒有理由阻止她離去。”
說著,他看向了程俊,說道:“除非,像程俊說的那樣用強,強行將她留在長安。”
怎么繞來繞去,又繞回到了程俊身上......
李世民看向了程俊,一副死馬當作活馬的樣子問道:“程俊,說實話,你到底有沒有辦法?”
程俊沉吟道:“我這確實還有一個辦法,但能不能施行起來,不取決于我,取決于陛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