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三個月悄然滑過。
這三個月里,黑潮軍主力與姍姍來遲的朝廷西北邊軍在一線鏖戰不休,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雙方皆是損失慘重,陷入了僵持,暫時誰也顧不上去理會青麟郡。
而林蕭,也樂得清靜,抓住了這難得的喘息之機,在整個青麟郡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建設。
“有多少流民,就收多少!管飯,給活干!”
這是林蕭下達的命令,簡單粗暴,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一時間,從四面八方涌來的流民如同找到了燈塔的航船,紛紛朝著青麟郡匯聚。
他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眼中帶著對未來的迷茫和恐懼。
但在踏入青麟郡地界,看到那低廉穩定的糧價,看到那熱火朝天的工地,看到那些和他們一樣曾經是流民、如今卻能吃飽飯、有活干、臉上有了笑容的“前輩”時,他們眼中的迷茫漸漸被希望所取代。
整個青麟郡,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以青山村為模板和技術輸出中心,新的道路規劃被迅速推行。
原本坑洼泥濘的土路被拓寬、平整,鋪上了碎石,甚至在主要干道上開始鋪設青石板。
一條條嶄新的道路,如同血脈般延伸,將郡城與各縣、各鄉鎮緊密連接起來。
水利設施的修建更是重中之重。
堵塞多年的河道被疏通,破敗的堤壩被加固,新的灌溉渠如同蛛網般在田野間鋪開。
青山村的“水車”也被制作出來,安裝在各處河流旁邊,日夜不息地將河水引入農田。
舊的城墻被加高加固,關鍵的隘口和縣城甚至開始修建新的防御工事,石料、木材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夯土的號子聲此起彼伏。
大片的荒地被開墾出來,規劃成整齊的田畝。
雖然還沒到播種的季節,但看著那翻耕好的、肥沃的黑土地,所有人都仿佛看到了來年豐收的景象。
無數的人力被有效地組織起來,投入到這場聲勢浩大的基礎建設之中。
曾經的流民,如今成了建設者。
他們或許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們知道,在這里干活,就能吃飽飯,就能活下去,甚至能分到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用上那神奇的高產種子!
干勁,自然是空前的。
……
青山村,林蕭的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