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林蕭就起來了,派人叫來張富安。
張富安眼圈有點黑,顯然昨晚興奮得沒怎么睡好,“蕭哥!您找我?”
“富安,”林蕭走到他面前,神情帶著一絲激動,“組織一批人手,特別是咱們郡里最好的石匠、泥瓦匠,跟我去城外干一件大事。”
“大事?蕭哥,咱們要干啥?”很少看林蕭這么激動,張富安的好奇心完全被勾了起來。
“煉鋼!”林蕭吐出兩個字,“我們要建一座高爐,煉出真正的鋼鐵!”
“煉……煉鋼?”張富安懵了。鐵匠鋪子他見過,叮叮當當打鐵他知道,可這“煉鋼”和“高爐”是什么玩意兒?聽都沒聽說過。
“對。”林蕭看著他茫然的表情,耐心解釋道,“煉出來的鋼,比鐵硬得多,韌性也好得多。有了鋼,我們就能造出更好的農具、更好的工具,還有……更鋒利的兵器,更堅固的鎧甲。”
張富安聽得似懂非懂,但他抓住了重點——這玩意兒比鐵好!而且是蕭哥要親自弄的!那肯定錯不了!
“好嘞!蕭哥!我馬上去叫人!”他不再追問,轉身就往外跑,生怕耽誤了林蕭的大事。
……
青麟郡城外,靠近之前試驗火藥的山谷附近,選定了一片開闊地。
這里地勢相對平坦,靠近水源,也方便運輸未來可能需要的礦石和燃料。
接下來的日子,這里成了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
數以百計的工匠和勞力被組織起來,在林蕭的親自指揮下,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工程。
沒有人知道郡守大人要做什么,只看到每天都有大量的青石、粘土、木材被運往那片工地。
林蕭本人更是全身心地撲在了這里。
他根據腦海中關于早期高爐的記憶,結合現有的材料和技術條件,繪制出了一份相對簡易的圖紙。
“看這里,”林蕭指著圖紙上一個圓錐形的結構,“這是爐身,下面要寬,上面要窄,像個倒扣的杯子。關鍵是內壁,要用耐火的材料。”
“耐火?”一群工匠圍著圖紙,滿臉困惑。
“就是能扛住極高溫度燒灼的材料。”林蕭解釋道,“普通的磚石不行,燒幾下就裂了,甚至會熔化。我們要用特殊的土,混合一些東西,燒制成耐火磚。”
于是,第一步就是尋找合適的黏土。
林蕭帶著人,幾乎跑遍了青麟郡周邊的山頭,挖了一處又一處的土樣,進行簡單的燒制試驗。
最終,在山谷深處找到了一種質地細膩、顏色偏黃白的黏土,經過高溫燒制后不易開裂變形。
接下來是制作耐火磚,這又是一個難題。
普通的磚窯溫度不夠,燒出來的磚達不到要求。
林蕭又指導工匠們改進磚窯,加高煙囪,改變燃料添加方式,硬是把窯溫提升了一大截。
工匠們看著那些被燒得微微發亮的土磚,嘖嘖稱奇。他們從沒想過,燒磚還有這么多門道。
有了耐火磚,高爐的建造才算正式開始。
挖地基,用大塊的石頭壘砌爐底和外殼,然后小心翼翼地用耐火磚砌筑內襯。
爐身要保證密閉性,不能漏氣。工匠們在林蕭的親自指揮下,一絲不茍地砌筑著。
“這里,要留幾個孔,”林蕭指著爐身下部,“這是風口,以后要往里面鼓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