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林蕭便再次叫來了張富安。
“富安,把咱們最好的裁縫、篾匠、還有鐵匠都叫上,跟我去城外空地,有新活兒。”林蕭精神頭十足。
張富安一聽林蕭又有新東西要弄,眼睛頓時亮了,連忙應下:“好嘞!蕭哥,我這就去安排!”
眾人到齊,看著林蕭讓人搬來的大堆嶄新、輕薄卻又異常堅韌的絲綢,以及成捆的麻繩和巨大的竹條,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蕭哥,您這是……”張富安看著這架勢,有些好奇。這既不像要造兵器,也不像要蓋房子。
林蕭笑了笑,拿起一張早就畫好的圖紙,攤開在眾人面前。
圖紙上畫著一個巨大的球狀物,下方吊著一個籃子,旁邊還標注著各種尺寸和結構細節。
“今天,咱們做個新東西。”林蕭指著圖紙,“一個能載人飛上天的大家伙。”
飛上天?
裁縫和篾匠們面面相覷,眼神里充滿了困惑和難以置信。
而張富安對林蕭已經有了一種近乎盲目的信任,立刻問道:“蕭哥,您吩咐,我們照做就是!”
林蕭點頭,開始分配任務:“裁縫師傅們,你們的任務最重。按照圖紙上的尺寸,把這些絲綢裁剪、縫合成一個巨大的球囊。記住,縫合處一定要細密、牢固,盡可能不漏氣。我會教你們一種特殊的針法和涂料,用來加固和密封。”
他又看向那幾個篾匠:“你們負責用這些竹條,編織一個足夠結實、能承載三五個人的大籃子,還有固定籃子的框架結構。”
最后是繩匠:“你們需要用最好的麻繩,編織出一張結實的網,用來罩住球囊,并將球囊和下面的籃子連接起來。”
林蕭詳細講解了各個部件的制作要點,特別是球囊的縫合和密封處理,以及承重結構的設計。他帶來的不僅僅是概念,還有后世經過無數次驗證的成熟經驗。
雖然原理聽起來如同天方夜譚,但林蕭的講解清晰、條理分明,每一個細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工匠們也都不敢怠慢,紛紛領命,按照圖紙和林蕭的指示,開始忙碌起來。
接下來的幾天,這片空地成了整個青麟郡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數十名頂尖的裁縫師傅日夜趕工,小心翼翼地裁剪、縫合著那些昂貴的絲綢。
林蕭親自調配了一種用桐油和其他幾種物料混合而成的特殊涂料,指導她們涂抹在縫合處和絲綢表面,以增強氣密性。那股桐油特有的氣味彌漫在空氣中。
篾匠們則用堅韌的竹條編織出一個直徑近一丈、帶有高高護欄的巨大圓形吊籃,結構異常堅固。
繩匠們也一絲不茍地編織著巨大的繩網。
張富安則帶著幾個鐵匠,按照林蕭的圖紙,打造了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燃燒裝置——一個用鐵管和銅片制作的、可以持續噴射猛烈火焰的“灶臺”,燃料則是林蕭讓人提煉出來的、燃燒更充分、熱量更高的植物精油。
整個制作過程,充滿了新奇和挑戰。工匠們一邊驚嘆于設計的巧妙,一邊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弄壞了這些昂貴的材料。
終于,在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經過近十天的緊張忙碌后,一個前所未有的龐然大物,終于在這片空地上組裝完成。
一個用五彩絲綢縫合而成、高達數丈的巨大球囊,像一個尚未充氣的巨大燈籠,軟塌塌地鋪在地上。
球囊上方罩著堅固的繩網,繩網的另一端牢牢地系在那個巨大的竹制吊籃上。
吊籃中央,固定著那個造型奇特的金屬燃燒器。
這天,天氣晴朗,微風和煦,正是試驗的好日子。
林蕭下令,將球囊的底部撐開,數名護衛合力將巨大的球囊拉直。隨后,林蕭親自點燃了吊籃中央的燃燒器。
“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