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們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有的在鋪設管道,有的在調試機器,有的則圍著幾張巨大的圖紙激烈地討論著。
“蕭哥,您看,這就是咱們的蒸汽機發電廠。”張富安指著眼前的景象,語氣中帶著自豪,“按照您的吩咐,蒸汽機都安裝好了,鍋爐也測試過,運轉起來沒問題。可就是這……這發電機,弟兄們還是有些吃不準。”
他帶著林蕭來到一臺已經組裝了一半的“發電機”旁。
這臺發電機是按照林蕭畫的簡易圖紙打造的,結構相對簡單,主要由巨大的線圈和磁石構成。
一個負責技術的老師傅愁眉苦臉地上前:“大人,這線圈如何纏繞,磁石如何布置,才能最高效地產生您說的‘電流’,我們試了好幾種法子,效果總是不太理想。還有,這蒸汽機產生的力道,如何平穩地傳遞過來,讓這發電機持續轉動,也是個大難題。齒輪組我們做了好幾套,要么不耐用,要么損耗太大。”
林蕭仔細查看了發電機的構造和他們遇到的問題,又詢問了幾個關鍵數據,心中便有了數。
他拿起一根木炭,在一塊平整的木板上迅速勾勒起來:“你們看,線圈的纏繞方式可以這樣改進,增加匝數,并且注意絕緣。磁石的排布,要形成更強的磁場。至于動力傳輸,齒輪傳動確實損耗大,我們可以試試用皮帶輪傳動,這樣更平穩,也更容易調整速率。”
他一邊畫,一邊講解,將現代發電機的一些基礎原理,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闡述出來。
原本困擾了工匠們許久的難題,在林蕭三言兩語的指點下,竟有了豁然開朗之感。
“原來如此!大人真乃神人也!”那老師傅看著圖紙,恍然大悟,激動得連連作揖。
解決了蒸汽機發電廠的核心難題,林蕭又馬不停蹄地趕往青龍河上游的水電廠工地。
此處峽谷幽深,水流湍急,拍打著兩岸的巖石,發出震耳的聲音。
工人們正在峽谷最窄處,艱難地修建著一座巨大的堤壩。
張富安指著正在施工的堤壩,面露難色:“蕭哥,您看這里。這河床底下有不少暗流和松軟的沙石層,我們按照常規方法打地基,總覺得不牢靠。而且這水流太猛,截流也是個大問題,已經沖垮了我們好幾次臨時圍堰了。”
林蕭站在高處,仔細觀察著水流走向和兩岸的地質情況,又讓人取來勘探的記錄查看。
片刻后,他沉聲道:“這里的地質條件確實復雜。普通的長條石砌筑,怕是頂不住這么大的水壓。我們可以借鑒拱橋的原理,將堤壩設計成弧形,利用水壓自身來增加堤壩的穩定性。至于地基,可以在松軟處打入更深的木樁,并用混凝土進行澆筑加固。截流的話,可以分段進行,先修筑導流渠,將河水引開一部分,再逐步合攏。”
他再次拿起木炭,在地上畫出了弧形大壩的草圖,并詳細解釋了施工的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
張富安和負責水利工程的幾個匠人聽得是連連點頭,眼中充滿了敬佩。
這些方法,他們聞所未聞,但細細想來,卻又覺得精妙無比,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蕭哥,您這法子……簡直是巧奪天工啊!”張富安由衷地贊嘆道,“有了您的指點,這水電廠,準能建成!”
林蕭微微一笑,看著眼前奔騰不息的河水,心中充滿了期待。
電力的時代,即將在他的手中,于這個世界,緩緩拉開序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