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之后,林蕭沒有絲毫懈怠,立刻召開了第一次正式朝會。
他站在巨大的華朝全境地圖前,神情肅然。
“傳朕旨意!”
所有大臣屏息凝神,知道開元盛世的第一把火,就要燒起來了。
“第一,以原鎮北國制度為藍本,在全國范圍內,重新丈量土地,核實人口,務必將每一寸土地,都登記到戶,分發到民!”
“第二,以工代賑,大興水利!疏通黃河、長江水道,修建水庫堤壩,朕要這天下,再無水患之憂!”
“第三,推廣新式農具與‘仙粉’,各地設立農科站,指導耕種。朕要我華朝子民,倉廩俱實,再無饑饉!”
“第四,普及教育!各縣、各鄉,必須建立學堂,無論男女,無論貧富,皆有讀書識字之機!民智開,則國運昌!”
一道道石破天驚的旨意,從皇宮發出,通過新建的郵政系統和報紙,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華朝的每一個角落。
最初,天下的百姓是懵的。
他們經歷過太多盤剝,見識過太多官府的謊言,對新朝廷的這些“惠民”政策,抱著深深的懷疑。
然而,當一隊隊穿著統一制服、帶著精密測量儀器的官員真的走進田間地頭,客氣地為他們重新劃分土地,發放蓋著嶄新官印的田契時,他們信了。
當一袋袋被稱為“仙粉”的化肥,真的被免費送到他們手中,眼看著田里的莊稼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長時,他們信了。
當一座座窗明幾凈的學堂拔地而起,他們的孩子,甚至是他們自己,都能走進學堂,一筆一劃地學習寫自己的名字時,他們徹底地、狂熱地信了!
曾經在旱災中掙扎求生的災民李五,如今分到了五畝肥田。
他站在田埂上,看著自家那半人高的麥苗,再看看隔壁村子正在修建的水庫工地上,熱火朝天的景象,這個七尺高的漢子,哭得像個孩子。
他回到自己那間新分到的茅草屋里,鄭重其事地從懷里掏出一張《華朝日報》。報紙的頭版,是林蕭在登基大典上的畫像。
李五不識字,但他認得那張臉。
他小心翼翼地將報紙貼在墻上最顯眼的位置,然后拉著自己的婆娘和娃,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
“這是神仙,是活菩薩!是他給了我們活路啊!”
這一幕,發生在華朝廣袤土地上的千家萬戶。
無數百姓自發地將林蕭的畫像供奉起來,早晚一炷香,比拜自家的祖宗還要虔誠。
在他們心中,這位年輕的開元皇帝,已經不是凡人,而是真正降世救民的神明。
民心所向,匯聚成河,最終化作了支撐這個新生王朝最堅不可摧的基石。
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時代,就此拉開了序幕。
......
皇宮,御書房。
檀香裊裊,林蕭批閱完最后一份關于水利工程的奏折,輕輕放下朱筆。
“傳李德全,還有醫學院的負責人,何遠,來見朕。”
李德全如今是民政部尚書,而何遠,則是大周時期就名滿京城的杏林國手,如今被林蕭委以重任,掌管著新成立的華朝醫學院,負責整理醫案、培養新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