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義在金陵的時候,羅剎人很沉得住氣兒,因為他們認為金陵有些人會勸說李紹義,會讓這位年輕的將軍改變主意。
但是當李紹義回到北平的時候,羅剎人沉不住氣了,他們在北平也有一系列的買辦。
這些人從各個渠道知道了李紹義的態度,對外匈奴這塊土地,李紹義絕對是志在必得,金陵那邊的勸說沒有任何用處。
眼看著政府方面的輿論沒用,羅剎軍方必須得親自出馬了,他們派出了一名軍區副參謀長,要跟李紹義好好進行會談。
雖然羅剎人在報紙上說的很好聽,說什么要把和平給留下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讓兩國進入戰爭狀態。
這話也就糊弄一下老百姓,對于這些當官的來說,咱能不明白嗎?
羅剎人以前是怎么辦事的?動不動的就要武力威脅,現在李紹義已經把武力威脅的話說出去了,按照羅剎人以前的辦事風格,現在就不用整這些廢話了,大家戰場上見就是了。
可羅剎人還是派出了一位副參謀長,難道這位副參謀長平時沒有工作了嗎?
誰會在大戰即將開始的時候大談和平呢?肯定就是比較弱的那邊,如果要是實力夠強的話,何必整這個事兒呢?
剛開始的時候沒多少人看得明白,可是事情發酵了一天之后,很多人也就看出來了,或許他們知道第七十二師的戰斗力,如果要是真的打起來的話,在外匈奴草原上未必能占得了便宜。
所以列強的看家本領,軍事威脅就要上演了,不過羅剎人找錯了對象,李紹義這家伙可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害怕的。
八百多公里的路程,李紹義可是吃夠了苦,尤其是在這樣顛簸的道路上,別看已經讓戰俘平整了,可是這土路壓來壓去的,終究是沒有水泥路好走。
到達烏蘭察布的時候,李紹義都感覺自己的五臟六肺都給顛壞了。
跟李紹義走的時候相比,烏蘭察布已經被清理的差不多了,這里的辦公大樓也已經收拾出來了,所以李紹義這次回來的時候,也算是比上一次要舒服的多。
把手下的這些人安頓好了之后,李紹義立刻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第三旅獨立一營的所有官兵受到了李紹義的嘉獎。
所有人員多發一個月的獎金,全軍通報表揚。
這也是人家自己賺來的,至少在現如今這年代,長途跋涉八百公里,僅有兩輛車掉隊,這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了,就算是放在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恐怕他們也沒有這樣的戰績。
從南方而來的軍官團代表,這時候已經不知道該說什么了,一路上他們顧不得辛苦,跑前跑后地觀察著這支軍隊,現在心里就一個字兒,那就是服。
獨立一營的有些技術骨干,甚至比大城市知名車行里的那些人還要厲害。
那些人可是在汽車原廠接受過培訓的,但是把他們拉到這里來,未必能夠比獨立一營的戰士們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