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我們三個去吧。我們先去啟動飛船,再把觀測設備搬過去。陳洛,你快點執行觀測計劃,稍后發給我。”
陳洛點了點頭,又道:“穿上宇航服再去。”
“好,知道了。”
過了一個小時時間,星火號飛船核心附近,那足足噴射了數年之久的淡紅色光芒慢慢消失,于是星火號飛船便進入了慣性航行模式。與此同時,固定在三條支柱上的三艘小型空天兩用型飛船各自脫離了束縛,緩緩的向著不同的三個方向行駛了過去。
陳洛擬定的觀測計劃之中,這三艘飛船將以七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各自航行大約兩個小時時間,航行出大約十八萬公里的距離,然后開始減速,再航行出相同的距離,最終與星火號飛船相對靜止,然后開始觀測。
屆時,三艘小型飛船將與星火號飛船保持在一個平面上,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加上星火號飛船便是四個視角,從四個不同的方向同時對那一團分子云團展開觀測,以盡可能詳細的了解它的內部構造。
觀測的時間并不確定,因為陳洛并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將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那條最優路線找出來。但他知道必須要盡快,因為此刻,距離那團分子云團已經沒有多遠了。
無論如何,在真正與那團分子云團接觸之前,三艘小飛船必須要回到星火號飛船之中。否則,它們必將被摧毀。
時間悄悄的流逝著,三艘相比起星火號飛船來說十分小巧的飛船緩緩遠離,并最終消失在了浩瀚的星空之中。
在這段時間之中,陳洛,李谷等留守船員則迅速的開始了數據分析的準備工作。留給他們的時間并不算多,必須要爭分奪秒。
大約四個小時的時間悄然流逝,最終,黃奕康的聲音傳到了星火號飛船之中:“我已到達預定地點。一號登陸飛船運轉正常,暫未出現故障。”
片刻之后,二號,三號飛船也傳來了信息。
陳洛沉聲道:“開始位置校準。”
陣列觀測對精度的要求極高,總計四個觀測點必須處于同一個平面之上,稍有偏差,所獲得的結果便可能不準確。
李谷,鄭偉幾人立刻打開激光測距儀,開始測量三艘小飛船相對于星火號飛船的距離,角度等數據。
“一號,前進五點三米。二號,左下三十度,一點五米。三號保持不動。”
“好,開始觀測。”
一號飛船之中,穿著宇航服的黃奕康按下一個按鈕,觀測設備便自動從飛船腹部延伸了出去。
當完成位置校準之后,后續的觀測便是全自動進行的了,除了一些簡單的操作之外,并不需要人來干涉。
一號船駕駛艙之中,黃奕康解開安全帶,舒服的在無重力的船艙之中伸了個懶腰。望著窗外漆黑浩瀚的宇宙星空,他忍不住有了一種沉浸在這其中的感覺。
“就算再看上十年,這星空也看不膩啊。”
他無聲的感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