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晚上6:55分,季硯執面無表情地坐在了沙發上。
隨著全華國人民耳熟能詳的音樂聲響起,新聞聯播開始播報。
又十幾分鐘過去,季硯執的深眸黑壓壓的,分不清是在出神還是看得認真。
“國家能源局今日發布重大科技進展,接下來請看詳細報道。”
主播話音剛落,季硯執驀地坐了起來,連上身都下意識前傾。
“華京時間5月15日22時17分在"東方超環"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上,首次實現可控核聚變反應中原子核與電子溫度同步突破一億攝氏度大關,并成功維持高溫等離子體穩定運行100秒。這是繼2021年實現……”
“華國科學院院士、項目首席科學家梁天雙表示:雙溫區同步突破不僅驗證了新型約束理論的可行性,更為未來聚變電站工程化提供了關鍵參數支撐。這項突破使我國在可控核聚變商業化進程中至少提前了四年時間窗口。
季硯執的目光一瞬不瞬地看著屏幕,仿佛是在仔細尋找著什么目標,直到畫面從實驗室中切回了主播臺。
他失望地收回視線,忽然又自嘲地笑了一聲。
他竟然以為會在新聞聯播中看到那個人的身影,簡直是癡人說夢。
四年時間窗口……只去了五天時間,季耳朵就將國家的科技進度條拉快了四年。
季硯執知道自己應該高興,更應該為季耳朵驕傲,但他就是高興不起來。
他將這段新聞剪切到了手機里,建了一個名為「季耳朵」的文件夾,以后再有關于核聚變的新聞都放在這里。
季硯執翻來覆去地把這段新聞看了又看,短短一分多鐘的播報,是他和季聽現在唯一的聯系。
臨到睡前,播放次數已經達到了87次。
季硯執看著這個數字,突然覺得自己有點慘,慘到甚至有點想笑。
他望著天花板想了想,不能他一個人凄慘,他得找個比他更慘的。
陸言初頂著半濕的頭發從浴室出來,聽見手機在桌面震顫的嗡嗡聲。
他走過去拿起一看,發現竟然是季硯執打來的。
“喂。”
“陸言初,你現在在京市嗎?”
陸言初沉默了片刻,“你大晚上打電話來,就是問這個?”
“明天秦在野要審凌熙,我給你預留了個位置,早上10點國安局正門見。”
陸言初皺起眉,不解地道:“凌熙不是從監獄里放出來了嗎?”
“又進去了。”季硯執懶得跟他廢話,“明天你來了就知道是什么情況了。”
正要掛斷,他又多說了一句:“對了,我給你微信傳了一本叫《失控沉溺》的,你可以當劇本看看,內容不錯。”
嘟,通話結束。
陸言初從耳邊拿下手機,狐疑地點開了微信。
季硯執突然給他一本?他怎么想怎么覺得事情不簡單,于是坐到床邊,點開了對話框的文檔。
凌晨5:46,季硯執的手機屏幕亮起。
陸言初:【語音60s’】
陸言初:【語音1m23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