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我們一直住在科考站也挺好的,附近能玩的地方也不少,后面我們再看看極光就夠了。”
他實在擔心安全問題,在季聽身上他不想冒一絲風險。
季聽聽完他的提議,并沒有說什么,而是起身從行李箱的夾層里取出一個巴掌大小、造型簡潔的銀灰色裝置。
他走回來,將裝置啟動,遞給了季硯執。
“這是什么?”
“一個小型感應器,”季聽解釋道,“出發之前我改裝的,它能捕捉并分析特定頻率的電磁信號和機械振動,有效半徑五公里內,如果有槍支上膛或者擊發,它會提前預警并標注大致方向和距離。”
季硯執看著屏幕上復雜的頻譜圖和穩定顯示的‘范圍內無威脅’標識,向季聽多番確定功能和穩定性后,這才稍稍放下了一半的心。
在多了一層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季硯執也沒了那么多顧忌,問道:“季耳朵,明天你想先去哪兒玩?”
季聽想了想,“去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怎么樣?”
“那個末日種子庫?”季硯執微微挑眉,“聽說那里一年只對外開放一兩次,現在可以參觀嗎?”
季聽點了點頭,“我來之前就查過了,還問鄔領隊要了預約方式。”
季硯執挽唇,“那正好,我也挺感興趣的,我們明天就去。”
第二天清晨,兩人與鄔領隊告別,乘坐安排好的車輛,前往斯匹次卑爾根島上的朗伊爾城。
他們入住了當地最好的酒店,并訂了一棟獨立的、擁有全景玻璃穹頂的極光小屋,確保絕對的私密性和最佳的觀景體驗。
放下行李后,他們便出發前往那座聞名世界的末日種子庫。
車輛在荒蕪而壯麗的冰雪道路上行駛,最終停在一座山體的腳下,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極具未來感和沖擊力的建筑——
一個巨大的、棱角分明的混凝土入口從永凍土層中突兀地伸出,表面覆蓋著金屬與反光材料構成的幾何圖案,在極地暗淡的天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仿佛不是人類建筑的入口,而是某個連接著未來或地心的神秘裝置。
經過身份核驗和預約確認,沉重的安全門緩緩開啟,一股混合著金屬與低溫的特有冷氣撲面而來。
進門之后,季硯執拉起季聽的手,沿著一條漫長而略微向下傾斜的隧道向山體內部走去。
“庫身深入山體近130米,”陪同的向導用英語介紹道,“這里的位置是經過精心計算的,即使全球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它也會安然無恙于水位線之上。”
通過了數道堪比銀行金庫的厚重防爆門,他們終于進入了核心區域:種子儲藏庫。
眼前的所呈現的景象,即使是見多識廣的季硯執和習慣于實驗室環境的季聽,也感到了一種視覺上的震撼。
冰冷又巨大的地下空間中,一眼望不到頭的金屬貨架整齊地排列著,直抵高高的天花板,上面分門別類、密密麻麻地存放著無數密封的鋁制容器盒,每一個盒子上都清晰地標注著來源地、作物種類和編號。
數以百萬計的種子樣本就在這里沉睡,像是一座沉睡中的植物諾亞方舟,安靜地等待著或許永遠不會到來的‘末日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