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給陳言編的關于陳言親媽的來歷。
什么白狐也好,什么撿來的也罷……
都是老人家對于孩子的善意的故事和謊言。
但孩子之間的說法,則更殘忍。
“沒爹沒媽的野孩子”——這種都還算好的。
“聽說陳言的爸爸是個勞改犯被槍斃了!”
“陳言的媽媽不要他,跟人跑了!”
類似這種說法,以及無數種亂七八糟的“取笑”在陳言的年輕時候不知道聽過多少。
鄉野間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其實在這一點沒區別。
在他們看來,并不是想通過這種謠言來傷害陳言,就是為了……“好玩”。
編個瞎話,好玩而已。
欺負一下陳言,好玩而已。
然后,就玩死了。
·
人是群居動物,大部分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向集體和團體靠攏。
一樣在鄉野玩耍的孩子,一個孩子總會很想融入一群孩子里,一起玩耍。
陳言也曾經很想過。
他也確實做的,然后就成為了圈子里鄙視鏈的最底層。
直到他再長大了一些后,他發現自己其實可以不必忍受這種事情,他開始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反擊:力氣和拳頭。
然后,就成為了形單影只的那一個。
整個小學時代,陳言都是背負著“父親是殺人犯被槍斃了”的謠言存活的。
這個謠言從何而來的,陳言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最早制造這個謠言的孩子,肯定不是那種“我恨你所以我要編這個謠言來搞你”的意圖,大概,就是為了“好玩”。
而傳這個謠言的孩子們,其實也就是為了“好玩”。
陳言反抗過,用拳頭。
但拳頭可以打服一個人,兩個人,卻不能讓一群人閉嘴。
你揍趴下一個人,會有更多人在背后說道,并且還會變本加厲。
后來陳言就冷漠了。
你們不跟我玩,我就不跟你們玩了。
他不是不跟別人做朋友了。
他是……不跟這個世界做朋友了。
我不對你們有任何期望,不對你們有任何要求,就不會有矛盾了。
·
按照常理來說,陳言這種遭遇,很容易會讓他在成長過程中,演變成那種黑化后的反社會人格。
但幸好,他家里還有一個老太太。
在陳言被謠言氣得雙眼紅紅的跑回家問老太太“我媽媽到底哪里去了?”的時候。
老太太坐在爐膛前抽了一口煙,說出了“白狐”的故事。
這個故事,讓那個夏天一直在看志怪的陳言,心中特別振奮!
我媽不是拋棄不要我的壞女人!我媽是白狐!漂亮的,有法力的白狐!
但對待這個世界的冷漠,不想和這個世界交朋友的冷漠的心,是沒辦法回去了。
老太太只能教陳言道理:不許欺負別人,但如果別人欺負你,你可以反擊,有多大力氣使多大力氣!
不欺負別人,是希望陳言至少是一個最起碼的恪守善良底線的人。
別人欺負你,你要反抗,是希望陳言是一個勇敢的人。
老太太也會教陳言很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