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尋在上海拍電影的這段時間。
《射雕》還有之前的《少年包青天》的熱度持續不下。
當然,《少包》這已經是進入了重播階段。
可這個重播的收視率也是非常出色的。
不少新開播的電視劇,也根本比不了。
而《射雕》就更別說了。
隨著劇情的深入,不僅僅是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
口碑還持續發酵。
“這部戲《射雕》越看越有東西呀。”
“主要是彌補了港版《射雕》,沒有大場面的遺憾。”
“其實不光是這個,就說前面94版的吧,那版郭靖一箭雙雕的橋段,簡直是太敷衍了。”
“可別說了,我這邊村里放皮影戲都比那版里的大雕來的真實。”
“哥們說的太好笑了,但也確實,tvb那真的是能湊合就湊合。”
普通觀眾主要是貢獻收視率,而網友們則是展開各種有趣的評論。
該說不說的,咱們國內目前雖然網絡還不算是主流媒體,但這個勢頭真的很強。
網友數量是越來越多。
而在網絡上發帖評論,那也是一件挺時髦的事情。
這年頭,年輕人要是不懂網絡。
那可就太老土了。
而關于咱們這部《射雕》的評論,就十分的新潮跟有趣。
基本上是八零后為主,七零后稍微少一些,現在九零后跟零零后還沒有崛起,而六零后又大多不太會電腦。
而無論是八零后還是七零后,他們都是看著港臺武俠劇長大的。
于是,看咱們大陸武俠劇的時候,就會自然的帶有港臺濾鏡。
之前《笑傲》的被噴,跟這個有很大關系。
這回的《射雕》可就不一樣了,七怪、五絕,能找香港的就找香港。
濾鏡就沒啥的啦。
如此一來,廣大網友就能把咱們大陸這版《射雕》跟之前港臺《射雕》做一個公平比較。
這一比較,就馬上發現了很多之前港臺武俠劇的問題。
tvb那可真的是太摳門了。
張志林一箭雙雕那還只是個普通個例,看看其他的海量個例吧。
片場就別提了,就那么幾個,外景更是糊弄,拍《天龍》的時候,一座山來來回回的轉。
最讓人無語的是戲裝,好幾個人穿一套不說,一套戲裝只要不被穿爛,那就不帶丟的。
關鍵是,戲裝這是觀眾能看出來的啊。
正派反派穿一套衣服……
你tvb是真把大家當瞎子!
現在網友這么一比較,咱們大陸版的兩部金庸武俠劇,甚至服化道遠超tvb。
如此一來,不僅僅是評論區十分歡樂。
關鍵是,港臺武俠的濾鏡,正在一點點的破碎!
其實,不光是武俠劇,在當下這個年頭,我們大陸這邊對港臺明星都是有濾鏡的。
確實是會高看一眼。
而這也讓不少港臺明星,甚至就只是工作人員都有優越感。
就這件事,其實很早就在說了,不少大陸圈內的演員都講過的。
可是要破除這些東西,應該怎么做?
就是像現在這樣!
我們拍出來的東西,一點兒不差,甚至能超越他們!
如此這般來看,這部《射雕》的火爆。
還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當然,眼下能看出這深遠意義的人還沒多少。
一步一步來嘛。
不過,這當下的網絡發展也確實是快,之前美國科技股的大暴跌對我們國內真就沒啥影響。
最新的消息是,搜狗的張潮陽,這貨也要赴美上市了。
還有就是163方面。
這個事情,大家聽上去就覺得很奇怪。
納斯達克目前還是處于不斷下跌的狀態,很多經濟方面的專家都出來說了。
今年恐怕這些科技股,是難以走出下跌的泥沼了。
可他們怎么就還去呢?
頭鐵?
實際上,就是那星浪王志冬說過的話嘛。
原本是零,上市成功了,那就不是零了!
就這些互聯網公司,上市了之后跌了,哪又如何?
錢到手了呀!
至少好幾億的美元!
不去上市的,那才是傻子!
如此有趣的現象,被很多有心人看到。
其中就有那身負才華之士,想要做些什么寫些什么。
有那么幾個人就在網絡上聊著,聊著聊著寫成了一個東西,反正放在網上的,那就叫《網蟲日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