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二十多年后奧斯卡不也拉了嘛,那什么《阿諾拉》,拿奧斯卡就拿了,但要知道,這片子6提5中。
這什么含金量?
被無數人奉為經典的《教父》,才3拿了個小金人。
可一提到郝檑,二人表情怪怪的。
“你是不是針對她?”
“她那個時候機緣不對,算了,還是別提她了。”
日后拿影后這事兒……那就日后再說吧。
……
事實上,《十七歲的單車》來這柏林電影節。
這些獎真的不白拿。
第二天媒體方面就發酵了一波。
“《十七歲的單車》喜獲銀熊!”
“中國電影新人輩出!”
“王曉帥談這部電影的制作……”
這算是拿下了柏林電影節的第二名,媒體當然非常的高興。
王曉帥也是真忙,各路記者根本不放過他。
這貨也是高興極了,之前他雖然也是獲過獎,可那些都是小獎。
柏林電影節,可是a級電影節,歐洲三大。
在這個年頭,含金量真的高。
而如此這般的含金量,當然重點就在于這個‘金’了!
德國這邊處理給那個費斯阿金了,可其他的國家還能搞一下的嘛。
有英國佬出價,20萬英鎊。
馬尋直接叫他滾蛋。
有法國佬出價,30萬歐元。
馬尋也沒客氣。
直到,那個之前跟馬尋以及楊玉瑩合作過的貝塔斯曼。
這家伙開了個高價出來。
英法西意,四國的版權,合計200萬歐元!
這還不錯。
《十七歲的單車》這片子也就是三百來萬的rmb,馬尋當初巧取豪奪過來的。
現在轉手200萬歐元。
好家伙,這現在匯率將近1600多萬!
5倍呀!
關鍵是,咱們這回是把高樓大廈拍進電影里了。
而還沒完呢。
馬尋其實一直在兜售那部《大逃殺》。
反正當初他是200萬美元拿下了全部的海外版權。
深作健太那個時候缺錢嘛,有這個錢足夠他把電影給拍出來。
于是乎,貝塔斯曼方面又對這部電影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
以300萬歐元拿下了歐洲其他地區的版權。
這生意真可以呀!
其實,馬尋還想試試把電影賣到俄羅斯。
不要以為那邊市場不好,其實挺不錯的。
馬尋記得,《無極》這個片子有俄語版本。
爛是爛,但陳愷哥這貨肯定沒少賺,賠錢的頂多是投資人罷了。
如此柏林之行,馬尋可不光是跟園園兩人纏纏綿綿。
他這一趟就搞了500多萬歐元。
當然是多萬了,獲得銀熊獎,還有獎金的。
這些獎金,馬尋大手一揮,就王曉帥、園園、兩個男主角,對了,還有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