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子,馬尋不會放手的。
如此,大家聊完了,那就到這兒吧。
只是馮曉綱跟陳幗富出去之后,就馮曉綱這貨還在想剛剛馬尋的那個話呢。
“他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這個……”
“你想到了?”
“可不一定對呀。”
“什么對錯的?”
“就是說,票房高了代表看的人多,而人多了之后呢?”
“這……不是正常的嗎?”
“但,這里面涉及到了傳遞什么呀。”
“哦……”
馮曉綱此刻算是終于想到了。
馬尋的意思大概是:他要把這部電影里的內核,傳揚的跟多。
可問題在于,現在的這個《集結號》跟他馮曉綱原本的那個《集結號》看似改的不多,但整個內核都不一樣了。
說是完全反的都行。
那么,馬尋他這是……
世界觀的勝利?
“哼!”馮曉綱沒多言語,一句冷哼足夠了,“電影拿票房,可沒那么容易!”
陳幗富聽后無奈的搖搖頭,又點點頭。
他這貨什么意思?
誰知道呢。
可不管怎么說,《集結號》首映完成。
接下來就看票房表現吧!
……
影響票房的因素有很多。
宣傳這絕對是占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還有一樣很重要。
口碑!
搞首映或者搞點映,說到底都是為了這個口碑。
而《集結號》在首映結束之后,許多媒體當然進行了報道,也做了簡評。
可最關鍵的,還是那些影評人。
特別是之前逗瓣上搞出來的那些所謂的‘影評人’,別小看他們,有不少人的文章寫的不錯。
而且,這些影評人的觀點,更容易被網友接受。
自然的,不少逗瓣影評人也是受邀觀影。
那有的人寫東西快,回來就干脆寫,直接發網絡上。
甚至,有的那干脆帶了筆記本電腦,看完了就找個地方寫,寫完了就發。
“《集結號》少見的優秀國產戰爭大片!”
基本上,很多影評人都用了這個話。
也許細節不同,但大體上差不多。
這不就是直接定了基調?
還有細節呢。
“戰爭場面拍的非常好,真的很吸引眼球,而且,不是那種傳統的說教,雖然也是給你講道理。”
“我覺得很棒!像九連這樣的隊伍一定有很多!”
“我知道會有人挑毛病,但這部電影絕對是瑕不掩瑜的。”
總體上,評價非常的高!
這可真不錯呀。
很多網友是躍躍欲試。
“我一直都喜歡許三多!”
“史今呢?如何?”
“啊?史今早早就沒了?”
“老七演了個機槍手。”
網友們很給力,但是,也有一些人在講不好的東西。
“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只是比以前的那些片子好一些而已,你們知道我說的是什么片子!”
“別傻了!這片子還是那味兒!”
什么味兒?
反正這個時代,網絡上的輿論風向真的很不好。
但是,有了這些嗡嗡叫的東西,我們就不看了嗎?
很快,《集結號》的首日票房就出來了!
1700萬突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