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知道作物之事引得天下皆知,怕作物出了問題,特意讓我等前來增援。”
姜還是老的辣,至少他就沒想到會有妖魔來襲,進行防備,要不然讓護法天兵做足準備,再布下大陣,這三頭妖魔就得飲恨當場,成為他手下護法神將晉升的資糧,哪像現在辛辛苦苦打了一架,沒一點好處不說,作物還被燒了數百畝。
有道錄司三位統領坐鎮,蘭若寺頓時安穩如泰山,再也沒有妖魔敢來這里送死。
畢竟加上他們,蘭若寺就有五位天師,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找事,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沒過兩天便有一支軍隊排著長長的隊伍蜿蜒而來,看旗幟,應該是大寧朝禁軍。
不用說,這次來的人就是寧皇。
方帥過去,拜見寧皇,只聽寧皇問道“國師,事情準備的怎么樣了?”
“陛下放心,作物已經成熟,就等著陛下前來驗收。”
“如此就有勞國師。”
說是驗收,其實不過是走個過場,連那橫貫天空的人道功德都有了,難道這作物還能有假。
寧皇又是祭天,又是朝拜,忙活了一天,這才下令開始收割水稻,準備看一下水稻的收成如何。
畢竟作為人們的主食,稻谷是最有代表性的,只要水稻能獲得三四倍的增產,其他的即使少點也沒問題。
方帥發現寧皇準備的當真是充分,竟然是直接讓他手下的太監收割。
這分明是信不過他,怕他被這個過程中做假。方帥暗自吐槽了句,也不去管他。
這樣正好,寧皇親自動手,有他背鍋,這樣出現的數字即使再夸張,也沒有人會說他作假。
而結果也非常喜人,連續收割了百畝稻谷,最高的產量甚至達到兩千六百斤,超乎人們想象。
作為封建王朝,大寧朝水稻畝產,不過四百多斤,一下子出現一個畝產達到兩千六百斤的超級水稻,哪怕就在眼前,實在是讓人無法相信。
雖然現在只是毛重,曬干后重量更少,再加上脫殼,真正算下來更少,但曬干脫殼都有一定的比例,他們稍微算一下,就能得出結論,脫殼后的產量大約在兩千斤左右,足夠看出,這稻谷到底有多厲害。
這個數字,是大寧朝水稻平均產量的四倍還多,也就是說是用這樣的稻種能夠增產四倍還多,如此多的數量,即使大寧朝人口再多三四倍,都會穩如泰山。
一時間眾多文武大臣看向那水稻的眼神都變了,有如此神器,何愁國家不為。
卻聽方帥說道“還請陛下知曉,在蘭若寺種植的水稻其中用到了道法,及一些特殊的肥料,普通百姓種植的話,恐怕只能有一半左右的增產。”
那也足夠了,一半也是提高了兩倍還多,完全可以解決大寧朝現在的困境。
只要將糧種分發下去,種上兩季,整個大寧朝將再無缺糧的可能。失去了作亂的百姓,只剩那些作祟的妖魔,完全可以慢慢收拾,從而讓大寧朝在他手中實現中興。
可是隨即他就有些頭疼,自古有云功高震主,功高難賞,所以對那些立過大功的朝臣,皇帝大多會將他們調到其他位置,不會再讓他們立下天大功勞。
這次連人道功德都出來了,讓他一個小小的大寧朝皇帝如何封賞,說句不好聽的,就憑方帥現在立下的功勞,封賞一字并肩王都不為過。
可是要讓他封方帥為一字并肩王,那絕不可能,那就相當于將自己權柄分割。
一山不容二虎,一國難容二君,他是皇帝,怎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方帥哪里會看不出他猶豫的原因,抱拳說道“陛下,我茅山立派數千年,大殿早已破敗,微臣斗膽以糧種之功勞請陛下重新修建大殿。”
“不過是小事,進入我便冊封茅山為國教,重新修建茅山建筑。”
“多謝陛下。”雖然這樣的封賞無法讓人滿意,可對方帥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他之所以讓糧種出世,為的是人道功德,而不是大寧朝的封賞,對他而言,大寧朝封賞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