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黃香在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
沈旗在講臺上口若懸河,風姿引得無數人贊嘆。
【你們有沒有發現沈旗真的很像一個教育家?】
【我們之前只是覺得沈旗把小坤教育得很好,徒有其表去嘗試模仿沈旗教育孩子,現在看來,人家沈旗是腦子里有東西啊。】
【能寫出來這樣的東西的,我只見過沈旗一個人,越發覺得那些在電視上自詡什么教育專家的人多水貨了。】
【這一刻,沈旗打臉了所有教育專家和國學教授!】
……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我們華夏的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意思是華夏的古代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
無數人的震驚在沈旗一段一解釋的節奏里,慢慢變得趨于平緩。
這就叫見怪不怪了。
現在沈旗還會什么,在社會上都成了現象級的討論話題,但誰都不覺得沈旗多出什么技能還那么令人吃驚了。
一整個?三字經?講下來,不少人都變得有些麻木了。
唯有整個會議室里面的園領導和老師們還在那里亢奮著。
食堂的廚師得去炒菜了,她依依不舍。
有幾個老師得去給孩子們去做吃飯的準備了,她們戀戀不舍。
所有聽課的人心里都得到了莫大的滿足,就連沈旗在這個過程里也感覺到了一種很少出現過的虛榮心。
沈旗一邊講課,心里還一邊疑惑呢。
怎么這么爽呢?
怪不得有那么多人都想當老師,原來也有這么好的體驗。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這句說的是古代一個叫孫敬的人,他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還有個叫蘇秦的人,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
“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
“有的人遺留給子孫后代的是金銀錢財,但應該教孩子精于讀書學習,長大后做個有所作為的人。”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這就像我們整個?三字經?講下來一樣,反復講了許多道理,只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
“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說完之后,沈旗不由得長舒了一口大長氣。
整個會議室里所有人都呆滯在那里,忽然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每個人臉上的興奮和振奮已經完全憋不住了,足足憋了將近兩個小時之下,就好像忽然噴發的火山。
那炙熱的巖漿洶涌噴薄,澎湃而出。
園長帶頭站起來,所有人都站起來。
啪啪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