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曠野上,一縷晨光喚醒清冷的荒原。
小張帶著儀器,坐上卡車,今天要兵分兩路,他帶著幾個人繼續向北勘探。
大慶是超大油田,油層范圍大,周圍幾十公里范圍,都要詳細勘探。
“有什么事,記得隨時聯系!”
李院士叮囑道,勘探隊配備了衛星電話,聯系很方便。
小張點點頭:“放心吧,我們會小心的!”
目送卡車離開后,眾人也開始忙碌起來。
幾個工人在昨天的勘探點上,開始搭建井架和絞車。
李院士圍著周博帶來的鉆探設備,左看右看。
周博介紹道:“鉆桿是高強度合金鋼,鉆頭這里是碳化鎢硬質合金,還有控制系統,采用芯片控制,可以自動監測壓力、扭矩等參數,并自主調整···”
李院士聽得連連點頭。
昨天還擔心周博不懂行,胡亂造了一套鉆機,現在看來,周博在鉆探機械方面,絕對是專家中的專家。
這套鉆機不光比毛熊的還先進,甚至比鷹醬的同類設備還好。
李院士頓時充滿信心。
很快,井架和絞車搭建完成。
“同志們,把鉆探機搬過來,準備打井!”周博招呼道。
“好嘞!”
片刻后,噠噠噠——
隨著柴油發動機發出轟鳴,鏈條驅動鉆柱旋轉起來,堅硬的凍土在合金鉆頭下也絞成泥屑。
淺層土壤鉆開后,開始安裝表層套管,防止井壁坍塌。
接著,鉆頭繼續深入下井,穿過十幾米的凍土層后,開始出現大量巖石。
眾人開動泥漿泵,將鉆井液(泥漿)泵入井內,一是冷卻鉆頭,同時將巖石碎屑帶回地面。
每鉆進約9米(單根鉆桿長度),暫停鉆井并添加新鉆桿,逐步加深井眼。
周博這套裝備制造精良,自動化程度高,所以鉆探效率非常高。
眾人也是干勁十足,太陽落山后,眾人挑燈夜戰,一直干到深夜。
收工的時候,深度來到150米。
李院士激動不已,一天打150米!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效率!
晚上,眾人圍著火爐吃午餐肉時,周博道:“如果順利,說不定明天就出油了!”
李院士搖搖頭:“越往深處越難打,明天不可能這么快了!”
周博信心十足地說道:“最多后天,肯定出油!”
眾人一笑。
即便是后天,那也是驚人的高效率了。
果然,到了第二天,鉆頭只推進了90米,總深度來到了240米!
事實上,這個結果也相當不錯。
距離油層還差60米。
而這時,出去勘探的小隊也返回了營地。
小張帶回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探測油層范圍非常大!
不光覆蓋薩爾圖地區,北邊大片區域也是。
如果明天能出油,那么就可以確定。
這是一個超大型油田!
李院士一聽,激動地仿佛打了興奮劑。
如果不是周博攔著,李院士等人都準備通宵大干了。
但這里是龍江省,晚上零下三十多度,通宵可不是鬧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