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王岡進宮覲見。
時隔近一年,再次來到皇宮前,心境全然不同。
上次來還是在傳臚之時,那時王安石還在位,兢兢業業的為大宋撈錢……
如今卻成為山野地頭上的一老叟,整日游樂吟詩,好不快活!
不多時,內侍引著他進宮,王岡緩步而行,游覽宮中的各處建筑。
此刻與他第一次進宮時,用后世眼光打量不同,那時他站在局外,看皇宮便是皇宮,論規模堂皇,自是比不過明清的故宮。
而此刻他身在其中,看的則是大宋百余年,從趙普、呂蒙正,到韓琦、王安石,一時多少豪杰,盡將大好年華付諸于此!
這座皇宮像是一位見證者,見證著大宋百年的變遷,一代代帝王在它面前,不像是主人,更像是過客!
“這里就是內東門小殿了,以狀元郎的學識,日后說不得也會為你鎖院!”
引路都小內侍見王岡對皇宮感興趣,便邊走邊介紹起來。
王岡望向東門,啞然失笑,所謂“東門鎖院”是“宣麻拜相”的前一個步驟。
皇帝在任命宰相之前,會在午夜面諭,而后翰林學士鎖上院門擬制旨意,這便是“東門鎖院”。
待旨意擬定后,謄抄于白麻紙上,由中書省接收、宣讀,便是“宣麻拜相”。
這小內侍是在奉承他!
“是個伶俐的!叫什么名字?”王岡笑著塞過去一張錢票,這是錢鋪新出的票據,上面有錢鋪的密令,還有騎縫字跡,取錢時,拿過去核對無誤便可。
小內侍瞟了一眼錢票上的數字,登時喜笑顏開,鞠躬作揖道:“謝狀元郎賞!咱叫楊戩!”
王岡一怔,奸臣啊!
再次來到崇政殿前,王岡站在殿外,看著跑進去請示的楊戩,心中憂心忡忡。
自從王安石罷相之后,這朝堂就變了樣!
皇帝在后宮之中,身邊多是阿諛奉承之徒。
在外廷也是一般,吳充堂堂左相,卻是“務安靜”的性子,右相王珪不用說,那是大大有名的“三旨相公”!天子近臣蔡確,更是出了名的“帝云亦云”。
滿朝文武竟沒有一人敢勸諫趙頊,由著他性子胡來。
大宋若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王岡油然而生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臉上也露出了決然之色!
出來傳旨的石得一,見他這副神色,心中陡生警兆。
“宣大理寺丞王岡覲見!”石得一揚聲喊了一句,又來到王岡身前低聲道:“大家今日心情頗好,莫要壞他興致!”
王岡斜睨他一眼,狗閹宦,你在教我做事!
當下也不言語,大步向殿中走去。
石得一暗道不好,慌忙追了上去,進了門就見王岡在大禮參拜,語氣鏗鏘有力。
他趕緊揮揮手,讓殿中的小內侍們都退下,免得一會王岡直言犯諫,落了皇帝的顏面,這些人又出去亂說。
趙頊讓王岡起身后,目露欣賞的打量著他,笑道:“這次南疆一行,感覺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