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不敢再彈劾了,他沒想到這里還牽扯著其他朝官。
他為了名,可以拿王岡下手,但卻不敢損害其他人的私利!
很簡單的道理,他秉公辦事,別說王岡,就是宰相、皇帝他都彈劾的得!對方還不能對他打擊報復因為這是公事!
但涉及到私利,這么莽的話……看到王安石了嗎?連他都扛不住!
李宜雖自詡有宰相之才,卻也不敢得罪這么多人!
王岡目光掃過眾朝臣,發現有不少人還是微微皺眉,面有不豫之色,顯然是對他們這般處理交趾百姓有所不滿。
對于這點,王岡也是能理解的,以宋朝士大夫寬于律人的性子,對別人的所作所為,總是會有道德潔癖的。
王岡正了正神色,走到李宜身前,輕嘆一聲道:“你是不是覺得邕州這般處理交趾人很不人道?”
李宜臉色變幻,沒想到對方這個時候還不放過他,但士大夫的風骨讓他做不來卑躬屈膝的事,他昂首道:
“難道不是嗎?兩軍交戰,戰場之上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可這些百姓何辜!爾等這般行事,雖讓交趾難以恢復元氣,但卻讓我大宋文教倒退百年!”
李宜的話鏗鏘有力,也獲得了不少朝臣的肯定。
王岡卻不為所動,搖頭嘆道:“你去過交趾嗎?你知道那些百姓在交趾過得是什么樣的生活嗎?”
李宜為之一結,就聽王岡繼續道:“你沒去過,可我去過!我到了那里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還是人間嗎?”
“你知道什么叫易子而食嗎?”王岡停頓一下,環視眾臣,忽然笑道:“諸位當然知道!史書或者奏報里,輕描淡寫的一筆罷了!
可這區區的四個字,背后所隱藏的是何等殘酷的景象!”
王岡說到這里停住,似在平復心緒,眾臣也是臉色驟變,代入了那種場景,非心如鐵石之人,怎能不為之動容!
王岡繼續道:“少時讀書,學到倉稟足而知禮儀,甚為不解,顏回居陋巷、簞食瓢飲,不改其志,又何足夸耀?問及師長,曰:挨餓三日再與我言!”
這話一說,眾人臉色都浮現出一絲笑容,仿佛見到家中頑劣子孫,自持聰慧,讀了兩本書,便質疑圣人之學的模樣。
王岡定睛看向李宜,淡淡道:“你今日之言,與未挨過餓的我,何其相似!你可知那些交趾百姓,為能來到大宋何等歡喜?
你輕描談寫的一道彈劾,倒是彰顯了你的仁義,但可曾想過,那些交趾人會被活活餓死嗎?”
李宜倒退一步,張張嘴想要反駁,卻不知該說什么!
王岡見好就收,沒有再行逼迫,轉而向眾臣拱手道:“在下年少才薄,未能讀通圣人微言大義,還請諸公教我何為仁義?”
眾臣互相看看,王珪瞟了一眼趙頊的神色,含笑撫須道:“不以仇恨所蒙蔽,救交趾百姓于水火,此便為大仁大義之舉!”
蔡確也出言道:“相公所言極是,至于劉璋為峒丁收取勞務錢,看似不義,卻是效仿“子路受牛”之故!”
趙頊撫掌笑道:“原來如此!這般看來,我宋人多為良善仁義之輩啊!諸位臣工,以為然否?”
眾人一見皇帝將這事基調都定下了,還能說什么!皆齊聲稱贊:“此乃陛下教化之功!”
一時間,君臣相得,氣氛熱烈!
趙頊看向王岡的目光越發贊賞!就是要這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