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也是沒想到有人會在背后蛐蛐他摳門,不過即便是知道了,他也沒心思去罵人,現在他很煩!
作為一國之君,看似高高在上,富有四海,應該沒什么煩心事才對,但實則不然。
國事紛雜,自然不可能都由他親自去做,這就需要有臣子相助。
而臣子也是人,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這也導致他們不可能是鐵板一塊,各有各的政治立場,各有各的盟友山頭。
如何才能做好一個皇帝呢?書里早就給出來答案:親賢臣遠小人,這話說的很對,但問題是誰是賢臣,誰是小人呢?
以功績論?可只要是能站在這個朝堂上的,誰不是一身功勞,為大宋披膽瀝膽之人!
以名聲論?須知王莽謙恭未篡時!趙顥還有賢王之稱呢!可他打的什么主意,自己是心知肚明!
所以要親誰遠誰呢?
這個問題是歷代帝王都無法解答的問題!
可見想要成為一個好皇帝是很難的!
好在大宋有祖傳的老手藝:異論相攪!
那就是對誰都不偏聽偏信,對誰都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你們拉幫結派就拉幫結派吧,但是誰都不能讓我覺得有威脅!
一旦我覺得不好,就支持其他人來打你,直到把你打殘打廢為止,但是卻不會打死,因為還需要用你來牽制新的黨派!
就如同當年新黨崛起之時,朝堂重臣就沒有幾個是支持王安石的,可他有趙頊的支持,一樣是把舊黨壓著打!
可趙頊雖然把那幫老臣趕出了東京,但也是不斷的施恩,不斷的安撫,讓兩黨保持著一個微妙的平衡。
王安石是明白這些的,所以他沒有對舊黨趕盡殺絕,講究一個斗而不破!
呂惠卿不懂,手段酷烈,很快打破了平衡,所以他被趕了出去!
所以對趙頊來說,臣子是賢良還是小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能力,肯聽話,能按著他的意圖做事!
這一次吳充被王岡弄的這般狼狽,趙頊是很失望的!哪有宰相這般不濟事的,被一個小小的監察御史給整治了!
當然他也知道這背后有王珪的手筆,也明白王珪的所圖!
不過這個位置現在還是不能給他!王珪雖然聽話,但是他的資歷太老了,多年的參知政事,如果讓他現在成為宰相,以目前朝堂格局來說,沒有人能跟他抗衡。
除非召回文彥博,但這老匹夫一回來,自己還能順利的推行新法嗎?估計能被他陰死!
這老陰幣當年可是一句話就把狄青給嚇死了!
這是趙頊不愿意見到的,所以還是苦一苦吳充吧!
想到這里,趙頊拿出了兩份奏折,一封是鄧潤甫彈劾蔡確酷刑構陷的,另一封是蔡確彈劾鄧潤甫黨同伐異的。
御史中丞掌管朝廷喉舌,乃是朝堂重臣,能擔任此位置的,無一不是皇帝信重之人!
而蔡確是趙頊一手提拔,多次斗爭都站在皇帝一方的天子近臣。
這二人互相彈劾,你讓趙頊去信誰?
趙頊的選擇是誰都不信!用事實說話,親自安排人下去查探、核實。
為了防止前去核實之人傾向某一方,徇私包庇,趙頊決定讓多方協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