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的南京,也就是唐時的幽州,這里的布局很有趣,橫平豎直的,建筑也偏向唐時的風格高檐飛拱,又融合了異域特色。
居民以漢人為主,夾雜著奚人和渤海人,他們如同大宋百姓一樣,以耕織為主。
一眾人在遼人陪同下逛了逛,看過了新奇之后,又踏上了歸途。
出了南京之后,蘇頌臉色還是有些難看,王岡上前問他,蘇頌嘆息道:“遼國上下一心,我大宋萬萬不可與他們開戰,如此想收回燕云怕是難了!”
王岡沒想到他來的時候這般感慨,回去之時還是念念不忘!
便笑著打趣道:“學士,咱們墨家不是說非攻嗎?反對不義之戰,緣何你總是想著打遼國?”
蘇頌一噎,老臉漲紅道:“我這不是想著勸官家不要輕啟戰事嘛!”
“原來如此啊!我還以為你是因為打不過才勸呢!哈哈……”王岡挑挑眉,肆無忌憚的嘲笑起來。
“墨家的事你懂什么!所謂戰是為了止戰!”
蘇頌惱羞成怒,努力分辯,然后又是什么墨子裂裳裹足,摩頂放踵之類的話,讓王岡笑道更加歡快了!
王岡早就發現蘇頌雖然說自己是墨家之人,但骨子里還是儒家那一套。
這兩門學說本就同根同源,有很大的相似性,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墨子,能學于儒家,又能在根本上逐條反駁儒家。
而且孔子出生于貴族階級,他的理念明顯就更能得到出身望族的蘇頌認同。
不像墨家,本身代表的就是社會底層工農的勞苦大眾,讓蘇頌如何能感同身受!
這也讓喊著自己是墨家的蘇頌,身上出現了很大的割裂感!
而王岡就喜歡在這割裂感上聊天……
其實對于蘇頌為何由儒轉墨,王岡是很好奇的!
但人家不說,他也不好追問!
也只能陪他多聊天了!
隊伍就在這歡樂的氛圍中不斷前進。
這一日,來到了北古口,蘇頌看著不遠處的一座廟感嘆了起來:“玉昆,那是楊無敵廟,我們去上炷香吧!”
“自當如此!”王岡點點頭,翻身下馬,向廟宇走去。
楊無敵便是楊業,太宗時與遼人死戰,因無援絕死而亡,遼人感其剛勇,在此為其立廟。
使團眾人見狀紛紛下馬跟隨,便是遼人也跟著上前,手持香燭欲拜祭一番。
來到廟前,只見香火繚繞,顯然平日不少人來拜祭。
蘇頌帶頭走來進去,上香之后還做了首詩,眾人齊聲叫好!
而后又是遼國伴送使拜祭,上完香后,眾遼人目光灼灼的看向他。
宋使都作詩了,你不作首不合適吧!豈不是讓宋人以為我遼國無人!
那伴送使無奈之下,只好胡謅了一首,好在也是正兒八經科舉上來的,也算中規中矩。
再往后臨到王岡,眾人都到他頗有詩才,也都想看看他能作出什么詩,唯獨好兄弟耶律勝目露哀求之色。
兄弟別鬧,上完香咱就走,你作了詩,我應和不上,豈不是讓我尷尬!
王岡上完香后,低語道:“老令公,可惜未能生于今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