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實際上呢?兩場戰役根本密不可分,這兩個行業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最后還是美團贏了,而且還是壓倒性的。
因為團購生意上積累的那些商家,流量,經驗,全都可以利用起來進行產業升級,甚至是融合。
而另一家的餓了么,則是毫無基礎在打,能不輸嗎?
其它行業自然也是如此,尤其是科技公司,產品的技術升級雖然隔幾天進行一次,但源頭一樣的。
很多曾經想不到的小功能,小玩意,哪天拿出來包裝一下,或者技術迭代一下……
“啪”一下,就很快啊,改變世界了!
所以別看蕭楚生現在每天都在浪,明明打算做互聯網,可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不務正業的實體餐飲上了。
誰敢保證他現在這些悄悄埋下的暗棋不會在哪天給“友商”們背后捅一刀呢?
畢竟……友商都是“小可愛”。
最高端的商戰往往是花著別著友商的錢,把自己的事給辦了。
蘇雨荷這位輔導員實在是對蕭楚生好奇心十足,她想知道自己這個學生的腦子里到底是什么結構的。
其實正常來說,財大的學生們會選擇向“上”爬,因為往上,好處就是穩定。
哪怕再不濟,畢業后找到一些不那么累,但工資還不少的工作不難。
下限高,這就是財大這些專業的好處。
當然,缺點就是穩定的同時,上限雖然也高,可向上爬升難度卻是幾何系數增加。
可以說選擇財大,是在選擇風險不是那么大的未來。
可蕭楚生呢?都還沒開學呢,就跑去干了風險最大的做生意?
財大可真沒多少學生選擇創業啊,因為創業能成功的概率實在太低太低。
這些年風口那么多,連財大的教授們很多人都按捺不住跑去下海創業,甚至還用上了多年積攢的人脈。
可然后呢?就沒然后了。
由此可見商場的殘酷。
蕭楚生呢?一個還沒上大學的高中生創業,關鍵還成功了?
雖然看起來好像暫時還不是什么看起來多高大上的生意,但……你不得不說,這生意真能賺到錢。
蘇雨荷雖然不確定蕭楚生到底有多賺錢,她一直覺得蕭楚生說自己一年能賺一個億應該是夸張了。
可幾千萬肯定有的。
做什么生意能一年賺幾千萬啊?
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凈盈利有時候都不見得有這個數字,所以蘇雨荷是真佩服自己這個學生,好奇也是應該的。
能做到這個程度,哪怕他不讀書了也完全不影響什么。
蘇雨荷自知,財大的學生,尤其像蕭楚生這種出身普通的學生,想靠著學校學的專業畢業后找工作。
賺幾千萬的概率是多少呢?
是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