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秦升的小伙子,哦,對目前的蕭楚生來說,他自己才是小伙子。
“不是吧,他就是你叔?我去,真的假的?之前聽你說他比你還小幾歲,我當時想著怎么也是小一兩歲……這差得有點遠了吧?”
秦升有些難以置信地打量蕭楚生,忍不住問:“蕭……叔?我實在想問一句,您……成年了嗎?”
“噗哧——”
幾個人都沒繃住,笑噴了。
蕭楚生也不氣,因為這反應才是正常人的反應。
“我啊?不瞞你說,我剛成年,這會大一。”
“???”
秦升都驚呆了,轉頭看回聶平:“不是吧,十八歲就跟你爹平輩了?你這蕭叔開掛了吧?”
二代不全是那種囂張跋扈的二世祖,很多二代甚至被窮養,很多二十三歲以后才被告知家里居然很有錢,比如某辣條廠老板的孩子。
實際上,二代們也有小團體,聶平這樣性格的二代,自然平日里所處的二代圈子也差不多,比較謙遜。
二世祖那種,大概很難見到。
“他爹,就是給西詩供應食材的那個秦總,蕭叔你見過的。”聶平跟蕭楚生介紹秦升。
蕭楚生恍然大悟,想起了那個挺有江湖氣的秦總。
那位秦總早年是批發蔬菜的,后來跑去開飯店賠了錢,然后干脆就轉向食材供應鏈,結果趕上了千禧年后的高速發展期,于是大賺了一筆。
發家經歷跟聶華建如出一轍。
甚至兩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差不多,都不怎么讓自家孩子過早接觸家里的產業。
理由也很簡單,正因為父輩清楚自己當年能成功是因為什么,風口才是關鍵,能力雖然也需要,但終究是其次。
有錢過后,家里的孩子教育上不可能欠缺,也送去各種學習過。
但能力培養出來后,依然不足以抹平所謂風口的差距。
所以老一輩創業者成功后不要求子女折騰出什么名堂,只求他們別亂搞,守好家業。
所以直到現在,秦升都沒能接觸到家里的產業,甚至連讓他去公司上班都沒有。
于是平日里秦升可就閑了。
聶平被聶華建送出來,是因為蕭楚生,他想讓聶平跟蕭楚生學點東西,不然也跟秦升的老爹一樣,先暫時放任他玩,只要別敗家就行。
“湯大哥來了。”
不知道誰喊了一句,頓時所有人下意識看了過去,就連聶平和秦升都很激動。
“他們說的是誰啊?”蕭楚生好奇問。
“就是湯臣集團的太子爺。”
蕭楚生一怔,誰?湯臣一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