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中期這些年,是港島電影圈最風光,也是影響力最大的時候。
這么說吧,論影響力以及在時尚潮流趨勢上的話語權,港片風光之時在內地甚至東南亞地區,可比漂亮國那邊強多了。
一直到大船轟開內地電影市場,東南亞諸國開啟電影自保措施,港片逐漸衰落,加上互聯網興起,歐美日韓在內地的時尚潮流趨勢話語權上,才超過了港島。
有了時尚潮流方面的話語權,自然就擁有奢侈品品牌在內地的定價權,還有最終解釋權。
丫的,一塊所謂的大師定制絕版手表,竟然要數千萬rmb。任誰聽了都要迷糊一會。
可在網絡上,竟然還有人覺得正常。
正常個毛!
不過就是奢侈品定價權,掌握在他人手里的又一樁例證罷了。
九零年,正是歐美奢侈品市場一片愁云慘淡的時候。
兩極爭霸,就是漂亮國都快要支撐不住了。
西歐這邊,各國經濟也陷入了困境。
那是歐美工,人,生存狀況最好的年代!
各種奢侈品品牌,都快要堅持不下去了。
在高盧雞和意呆利國內,所謂的百年老品牌到處都是,廉價得幾乎叫人不忍直視。
瑞士的機械表,也遭遇了石英表的瘋狂沖擊。
除了少少幾個品牌還能堅持,其余手表品牌所在公司,一個個都是白菜價。
隨便扔出去數百萬刀樂,就能輕松收購好幾家,擁有自主品牌的百年老店。
別用后世的目光,看待此時的歐美奢侈品品牌。
那真是要多慘,就有多慘。
就連勞斯萊斯這樣的頂級汽車品牌,都快要經營不下去了,更別說尋常的奢侈品品牌了。
歐美的土著居民,可對這些所謂的奢侈品,沒有那么大的濾鏡。
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不買!
一直要等到世界經濟提升,新經濟體迅猛崛起,才有了這些奢侈品的生存環境和盈利空間。
沒錯,說的就是內地!
幾萬幾十萬一個的包包,怕是在他們國內都沒有多少市場,在內地卻是火爆異常,有時候透支信用卡都要咬牙買上一個。
閑話不提,武鋒受到前世看過的一本港島商業小說提醒,在手表行當嘗試了一把。
結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
想想也很正常,港島本來就是世界級別的表業代工中心,各種國際大牌手表都有。
可偏偏,卻沒有屬于自己的手表品牌!
反正,給他的感覺并不是很好。
白瞎了毛熊提供的精密制表儀器,給武鋒的感覺就是爛泥扶不上墻。
沒錯,細究起來,港島成為世界表業代工中心,就是從毛熊在安南駐軍開始。
不然,在歐美封鎖的情況下,哪來的精密制表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