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常言國際視野國際視野,并不是提升檔次搞出來的概念虛言,而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和能力。
想要去歐美的勢力范圍賺錢,起碼要了解那邊的玩法和規則。
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的,一個不好就得踩坑。
同樣的,想要去小日子以及宇宙國賺錢,起碼要弄懂他們那邊目標群體的具體情況吧。
比如,他們能夠接受什么風格的產品。
和歐美那邊的手表品牌拼機械材料,顯然是不可取的,小日子鼓搗出來可供量產的石英表就做得很好。
港島的鐘表行想要搞自主品牌,就要規避同行的強項,建立屬于自身的獨特優勢。
顯然,悠久的歷史文化,絕對是華夏的巨大優勢。
事實也確實如此,接下來武鋒手下的鐘表行,又陸續推出了大明名將和猛將系列手表,嘗試進入中高端市場,結果表現依舊不俗。
當然,不僅只是依靠武鋒建立的人脈關系推廣,電視臺以及報紙連篇累牘的宣傳,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已經有好幾個月時間了,亞視的黃金時間段,以及次黃金時間段,經常播放精心制作的明朝系列電視劇。
甚至,在港島引發了一股不小的明朝熱。
明太祖朱元璋的經歷,本就帶足了傳奇色彩。
成祖時期的永樂盛世,那也不是吹出來的。
大明好皇孫朱瞻基,標準的六邊形戰士。
一代妖后孫若薇!
大明戰神,瓦剌留學生,叫門天子朱祁鎮。
力挽天傾,為大明續命兩百載,號稱大明第一名臣的于謙于少保!
神機妙算劉伯溫,大明第一猛將常十萬!
還有馬皇后,太子朱標等等等等,能夠作為電視劇素材拍攝的人物,還有各種正史以及野史實在太多了。
這時候,推出帶著濃郁大明色彩的新品手表,怎么可能不受歡迎?
還是那句話,此時港島影視圈相當強勢!
時尚潮流的話語權,并沒有完全旁落,還掌握了相當程度的自主性。
其他鐘表行十分眼熱,自然想要跟風好好賺一筆。
結果打算嘗試的時候,卻都卡殼了。
他們倒是想得好,武鋒的鐘表行,不是弄出了四大才子以及狀元系列,還有猛將系列手表么?
他們也可以弄一個三鼎甲系列,或者王公貴族系列,港島的有錢人還真喜歡這一套調調。
技術不是問題!
可宣傳方面,他們卻是發不了力。
手下沒有電視臺和發行量不俗的報紙,誰特么知道某某鐘表行,新推出了什么樣的系列手表?
想要蹭亞視,以及《旺角新聞》還有《小說月刊》的光,也得人家愿意配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