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次的風波,并沒有影響到港島影視圈的整體局面。
盡管隨后一段時間,院線出現了不少三日游,一周游的爛片,還都是大明星主演。
可觀眾也不是傻子,上過幾次當后就學精了。
他們選擇看電影的時候,對于所謂的大明星不再追捧,而是具體看哪家公司制作。
甚至對影視圈有所了解的,還會查看幕后制作班底。
但凡靠譜的電影公司,制作的電影品質有保證。
而當主流電影公司,推出的新人被市場和觀眾接受良好,局勢就徹底定下來了。
說得難聽點,既然有大明星沒大明星主演,最后的票房數據差距還在可接受范圍,主流電影公司自然會選擇捧新人。
至于所謂的新人,其實也并不是新嫩演員。
而是之前一直沒有機會出頭,可本身演技和顏值都在線的影視圈小角色。
這一波,內地來的演員贏麻了。
原本,內地借調過來的演員,基本上只能在亞視,以及鋒銳影視制作的影視劇里露臉。
港島其余影視公司,多多少少都有些排斥。
怎么說呢,一來就是港人的傲慢,二來則是照顧港島本土明星的因素。
能夠混成港島影視圈大明星的,和不少影視公司的交情都不會差。
港島就這么大點地方,影視圈的關系也是盤根錯節,誰也不清楚內里有多復雜。
面對內地跑來爭奪資源的同行,港島的一線明星自然而然會聯手壓制。
不要說別人,就是早就在港島影視圈混跡的李聯結,都受到了不少波及,只是他并不清楚而已。
可這回,港島眾多大明星的片酬大漲,逼得主流電影公司不得不尋求替代者。
正好,內地借調演員在亞視和鋒銳影視制作的影視劇中,表現都相當不錯。
加上片酬極低,就抱著嘗試一番的心思合作一把。
結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
他們主演的電影,票房表現雖然不如預期,可還在各大影視公司的接受范圍之內。
關鍵是,他們真的太便宜了。
就是當電影主演,片酬最高也就是五十萬。
這還是各大主流影視公司,看在鋒銳影視這個標桿的面子上才給的,不然十萬二十萬也行。
制片成本,一下子銳減近千萬!
有這么多錢,就算是硬磨,也能將一部普通電影,磨成準精品甚至精品電影。
最重要的是,內地借調演員的演技相當厲害。
許多情景表演都是一條過,相反倒是港島這邊的對戲演員還有工作人員,常常出錯耽擱影片拍攝。
這是肯定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