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伴隨港島傳呼集團的迅速崛起,國內也是吃到了不少好處。
別的不說,bp機制作技術,國內的幾家軍工廠,已經全部掌握到位。
到了八四年,港島的bp機售價,已經降到了一千港幣以下。
而此時,國內工廠生產一臺bp機的成本,大概在三百rmb左右。
而且隨著時間流逝,成本還會有巨大的降幅。
到了后來,bp機的出貨,都是國內工廠提供。
單單這一筆,每年都能有數千萬刀樂的收益。
可有人覺得,國內還能賺得更多!
像是鵬城,花城這些粵省重要城市,已經普及了bp機的呼叫功能。
比正常歷史,起碼要早了好些年。
他們想要將國內的呼叫業務,也并入港島的通訊集團公司,并且占據相當比重的股份。
霍大亨并不反對,相反還樂見其成。
隨著通訊集團的迅速崛起,他承受了極大壓力。
在港島,港英政府絕對不會眼睜睜看著,霍大亨或者說愛國資本,繞過傳統行業成就世界級的商業王國。
或者說,每一家世界級商業王國的背后,都有一個強大國家支撐,不然根本就走不遠。
南華國家資本也不反對,有國內幫忙吸引關注,他們能夠更好的悶聲發大財。
此時的南華城鎮,但凡有一定規模的,都完成了呼機信號覆蓋。
與此同時,在國內專家的幫助下,加上自身培養的相關人才,迅速完成了bp機上下產業鏈的布置。
此時的南華,也是能夠生產bp機的,只是名聲沒有國內那邊的工廠大罷了。
當然,南華方面不是一味的索取,也給于了足夠的正向反饋。
像是提出漢顯功能以及留言功能,就讓bp機在華人聚集區大受歡迎。
凡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華人成年人,基本上人手一臺bp機,這才是通訊集團能在東南亞諸國,迅速打開業務的主要原因之一。
結果,國內的股東代表,直接提出去漂亮國上市的想法,臉上滿是干大事的志得意滿。
按照這位的說法,在漂亮國上市之后,籌集到的大筆資金,完全可以擴張集團在東亞以及東南亞通訊領域的版圖,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想的倒是很美!
南華方面,只是通過通訊集團鍛煉隊伍,順便好好賺錢而已,對于其它的并沒有多少想法。
國內股東想要折騰,那就折騰好了。
只不過,南華方面在股東會議上,也著重提醒過了。
若是集團要去漂亮國上市的話,最好將國內的業務和港澳臺以及東南亞的業務分開處理。
反正,南華方面的相關通訊業務,和通訊集團基本沒有關聯。
相反,通過通訊集團的資源,基本將境內城鎮區域的通訊基站建設完成。
就算是最簡陋的那種,對于南華來說也算是巨大成功了。
更別說,南華方面還擁有了整條呼機上下游產業鏈,隨時可以擴充升級。
比如,進軍固定電話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