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田雖然插秧晚了一些,但依然追了上來,起碼說明生長速度比一般的稻子要快。
鄭先發的心里很高興,覺得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很重視。
方唯和鄭虎等人不用參加大田的收割,直接去了試驗田那邊。
此時,吳茂盛已經提前到了,心里很不平靜。
最開始,他覺得在緊靠自己和和一個小年輕,根本沒辦法做件事。雖然答應了鄭先發,他其實是抱著敷衍的態度。
但隨著稻子的生長,他的觀念也在一點點的發生變化。
而此時此刻,吳茂盛的心里跟貓抓似的,恨不能馬上看到結果。
方唯等人和吳茂盛打了聲招呼,便開始了辛勤的勞作。割禾是真正的體力活,一天忙完,腰都直不起來。
鄭虎等半大小子已經能頂得上壯勞力了,一分地4個人負責收割,人手方面富富有余。
一天的時間就結束戰斗,試驗田這邊的稻子需要單獨處理,畢竟是當做種子在培育的,不能和別的稻子搞混了。
脫粒、晾曬,隨后就到了稱重環節。
這個時候別說幾個小伙伴了,就連方唯都有點緊張。
“試驗田的收獲非常不錯,換算成畝產,一畝地的稻谷收成是236斤。”
大家眼巴巴的看著方唯,方唯最終得出了結果,試驗田晚稻的產量達到了236斤。
這創造了隊里新的畝產記錄,聞訊趕來的鄭先發當即夸獎了方唯和鄭虎等人。
不過這個數字也不算很夸張,隊里的資源都是優先向試驗田傾斜,產量還和以前一樣可就說不過去了。
接下來就需要從收獲的稻谷當中選種,這是一個細致活,需要有耐心和責任心。
方唯親自帶著鄭虎等人挑選,吳茂盛低調的在現場把關。
干癟的、顆粒小的都需要剔除,種子就必須個頭大、壯實。
優中選優,最后選出來的種子有18斤。這些種子可以種植3畝地到6畝地,等明年試驗田面積擴大了,還是夠用的。
方唯對這些種子充滿了期待,如果各個屬性能穩定遺傳,那么他就等于是培育出來了一個新品種。
不過他現在卻無法進行驗證,只能等明年春播到夏收的階段才能得出結論。
剩下不能做種子的稻谷,方唯全都上交給了隊里,真正做到了“顆粒歸倉”。
為此,鄭先發還專門表揚了他們幾個。
沒過多久,隊里的產量統計也出來了。
盡管社員們都盡了力,后來在方唯的幫助下還打出了一口水量很大的自流井,但秋收依然是減產的。
平均畝產只有130斤,大家伙都感到了壓力。
早上。
鄭先發通知全體社員去大隊開會。
老支書在心里暗嘆了一聲,開始動員講話:
“同志們,今年全國很多地方都遭了災,情況比咱們這邊嚴重多了。所以,即便是咱們的收成有所減產,但上交任務和往年一樣不變。”
今年的早晚稻都有明顯的減產,但上交任務不變,也就意味著社員們的口糧比以往會減少。
會場上頓時炸了鍋,大家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