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別急,如今距離秋收還有一點時間,我打算去各大隊轉轉,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來年的生產計劃。”
方唯有他自己的想法,這個想法一旦落實,將會是突破性的成就。
翌日。
方唯一大早就開始在各大隊轉悠。
他首先去了相鄰的兩個大隊,到了田間地頭嘗試了一下,果然和他的想的一模一樣。
各大隊的負責人簽署了字據,同意以后的農業生產由“協調小組”統一計劃和組織實施。
這就等于是把全公社的耕地使用權交到了方唯的手上,由他統一指揮,因此,這些農田都變成了可以進行指定的土地。
全公社大約有水田8萬畝、旱田3.5萬畝,分布在17個大隊的地域上。
方唯表面上是在進行考察,實際上趁著這個機會,將全公社的耕地都納入了到了種植區域之內。
以后這17個大隊不僅能生產【南光二號】定型稻種,還能生產高產經濟作物的種子,哪怕是拿出來一半的水田種植糧食,大家的生活水平也不會下降。
以后賺錢的路子還有很多,比如培育高產的蔬菜種子、紅薯種子、玉米種子等等。
有了屬性的加成作用,整個公社的耕地將會變成聚寶盆。
想用糧食卡死大家?門都沒有!等到時候那幫人就會傻眼,一切都和他們想象的不一樣,根本達不到目的。
方唯花了一周的時間詳細了解了各隊的耕地情況,然后心里有了計較。
不過這事兒不急,可以等到秋收之后再說。
匆匆數日。
隊里迎來了秋收。
鄧元恩提前就做好了準備,各種農機都進行了保養,一聲令下就開進了農田。
現在收割稻種簡單多了,有了大型機械的幫助,動用的人力不超過全大隊的三分之一勞力,而且速度還比以前更快。
而且水稻收割回來之后,馬上就可以用大型脫粒機進行脫粒,然后用大型烘干機驚醒烘干。
以前每當到了這個時候最怕下雨,因為稻谷要進行晾曬才能歸倉,一旦下雨淋濕了就會發生霉變,損失慘重。
現在就靈活多了,天氣好就可以在曬谷場上進行晾曬。天氣不好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烘干,避免出現損失。
說實話,下塘大隊的家底厚實程度遠超外人的想象。
一周后。
各項統計數據陸續出來了,這一季種植的【南光二號】稻種,總產量達到了462萬斤。
但現在的情況很微妙,這一季生產的稻種到底該如何銷售,縣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公社其他16個大隊倒是沉得住氣,畢竟來年已經和下塘大隊進行了深度捆綁,他們對方唯還好使很有信心的。
可其他公社的各個生產隊就沒這么淡定了,他們手里可沒有剩余多少稻種,來年的生產怎么辦?大家的心里都沒有底。
實際上這段時間縣里也吵翻了天。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