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協調小組的統一安排下,這一季,全公社的生產隊都將生產【南光二號】定型稻種,并嘗試培育各種經濟作物以及蔬菜的種子。
也就是說,瑤嶺公社正式成為了“育種專業戶”,起碼在明面上不會受到任何的限制。
縣里以為抓住了很多大隊的軟肋,用封禁次一級稻種銷售渠道的手段,力圖使絕大部分的生產隊回歸糧食生產,而不是從事育種工作。
他們不敢限制定型稻種的生產,因為上面盯得很緊。
但他們根本不知道,瑤嶺公社17個生產大隊,如今全都可以生產定型稻種了。
上下割裂到這種程度,真的是咄咄怪事。
其他的公社,包括向陽公社、紅旗公社等等,全都無法忍受收入的大幅下降。
大家基本上都采用了“雙軌制”,一方面生產一部分糧食,包括口糧、公糧、征購糧等,另一方面盡可能多的培育次一級稻種。
現在關卡都撤了,大家會把次一級稻種全都賣到外地去。
新林縣產的稻種(次一級)在外縣大受歡迎,首先是產量高,畝產都接近千斤了。其次是品質好,顆粒飽滿口感很不錯。
這個時候誰還管不準私下銷售稻種的禁令?你都不把次一級稻種當回事了,各隊還能理會什么禁令?
反正運輸途徑都是購買種子的單位自己想辦法,各隊坐等人家上門,幾乎不用擔任何的風險。
這個時期正是觀念碰撞很激烈的時期。有阻礙農業生產的力量,更有促進農業生產的力量。兩股力量交匯,就催生了各種奇奇怪怪的現象。
人們的膽子也比前些年大了很多,總之一句話,一切都是為了增產增收。
“方支書,這次還得感謝你的仗義執言!聽說你也挨了批評?不過好在沒有定性是嚴重的錯誤,僅僅是批評兩句也就無所謂了。”
“是啊,你們大隊建了新民居,大家全都搬進了新房。問題是有幾個生產大隊能有你們這樣的實力?想推廣也推廣不了。”
時間匆匆,協調小組又召開了一次會議。
針對在春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大家集思廣益,全都找到了應對的辦法。
現在的局勢已經明朗,定型稻種可以直接賣給收購部門,也可以獲得糧食供應的指標。所以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16個生產大隊,能不能成功培育出來定型稻種?
方唯承諾,下塘大隊將會派出育種技術人員,分赴各大隊進行技術指導。
實際上這些都是表面文章,做給別人的看的。有了屬性的加成作用,培育定型稻種簡直就是手到擒來,不存在失敗的可能性。
倒是各種經濟作物種子以及蔬菜種子的培育遇到了一些麻煩,因為其他的16個大隊以前沒搞過,所以一點經驗都沒有。
這就需要協調小組出面,組織短期培訓以及后續的技術指導。
到了現在大家才發現,之前為了應急成立的“互助協調小組”,實際上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不僅做到了先進帶后進,同時還做到了資源共享。
“各位,咱們之間就不用講客氣,互相幫助正是協調小組成立的初衷。我想,像我們大隊這樣的新民居嗎,未來也會在各大隊鋪開。”
方唯給大家畫了一張大餅,但大家就吃這一套,一個個樂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