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安排你的同事在接待宿舍住下來,然后帶你們去二隊的育種小組。”
這個項目在二隊做,二隊的育種技術最強,人才濟濟,【南光三號】道中的培育自然會交給他們來完成。
濤濤他們三個人只要參與就行了,未來的稻種所有權還是歸方唯所有,但農科院可以掛名并發表論文。
方唯把這件事安排妥當之后就不管了,有趙金生的照顧,方濤他們的課題研究會很順利。
接下來。
各大隊開始了播種、育秧等工作,插秧要晚一些,所以大家還需要忙活挺長時間。
方唯在這個過程中接到了會議通知,隨即動身去了京城。
這次會議的議題乏善可陳,總基調還是保持一直以來的大政方針,有一些變化,但變化不大。有代表就提出了教育方面的問題,希望能恢復高考。
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方唯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要實現四個現代化,教育是基礎,國家建設需要更多的有知識有文化的高素質人才。我覺得現行的教育制度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理應盡快回復高考。”
希望回復高考的呼聲占據了主流,最后大會決定將這幾天的討論形成一個議案,然后提交給在夏天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方唯的心里更加有譜了,今年恢復高考勢在必行,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會議結束后,有人通知他先不要急于離開,有領導想見見他。
方唯不知道是誰要見自己,等謎底揭開的時候把他都嚇了一跳。那個經常出現的報紙版面的身影,令他肅然起敬。
對方沒有什么架子,談話就和拉家常一樣,主要詢問了方唯關于雜交水稻育種的的情況。
“你搞的稻種產量高品質好,有沒有可能推向全國?”
“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由于我們公社17個大隊就那些耕地,想要擴大生產并不容易。主要是我們培育的稻種很挑地,需要經過反復的嘗試才有可能成功。”
“我明白了,看來還是你手里可用耕地的數量太少啊。這樣,你回去后和你們縣里商量一下,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看能不能給你們公社多劃撥一些土地。”
談話的時間持續了一個多小時,領導才端茶送客。
方唯記住了領導的囑托,回到隊里之后便向齊海洋等人傳達了領導的指示。
這下讓齊海洋很為難了,現行的規則當中找不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只能是從創新的角度去考慮。
如果按照方唯的想法,育種基地的那四萬畝土地直接承包就行了。不是他個人承包,而是以瑤嶺公社的名義承包。
可齊海洋覺得承包方案有些太冒險,不如改成合作。
方唯和齊海洋談過一次之后就不再糾結這件事,隊里開始插秧,又到了農忙的時節。
縣育種基地之前傳過一些小道消息,但后來就沒了動靜。基地主任是從農業局選派的,此人叫郭文賢,是一個比較有能力的干部。
農時已到,覺得不能這么荒廢下去,于是就種了4萬畝的【南光二號】定型稻種。雖然現在的次一級稻種不好賣了,但他有路子,可以直接賣到浙地去。
育種基地干部職工加一起也不少人,如果總等著縣里發話,那今年的收成就沒了。
齊海洋知道后反而松了一口氣,這樣的話他就有較充足的時間來反復衡量,不至于急著做決定而犯錯誤。
方唯就更無所謂了,他回來后和縣里談擴大育種面積的事兒,主要是為了傳達口信。這個算不上正事的文件,僅僅是一個指導性的東西。
要不了兩年就會實行“包產到戶”,到時候很多固有的東西都會被打破,他自己都不知道會何去何從。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