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來的客商也不啰嗦,說自己想要購買一大批【南光四號】稻種,如果效果好,以后會長期與合作社進行合作的。
“今年秋收的稻種全都訂出去了,咱們可以先簽訂合同,但需要到明年的六七月份才能供貨。”
雙方談的很順利,來的客戶很痛快,在詳細了解了【南光四號】的各項數據之后,隨即就表示愿意簽合同。
方唯卻笑著擺了擺手,尋問對方的要貨時間。
“明年夏天交貨也可以,不過數量和品質一定要保證。”
客戶原本也沒打算現在就要貨,這個問題解決之后,陪客戶來的省進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員,隨即和合作社以及東南亞的客戶簽訂了合同。
沒辦法,合作社不具備進出口的資質,只能找一家有資質的公司代理。
客戶是省進出口公司找來的,他也沒得選擇。
翌日。
方唯召開了理事會會議,討論農業公司后續的發展、以及接納瑤寨和田炳義合作社的議題。
“在大隊時期,一大隊和這兩家單位就有著廣泛而深入的合作,當初成立瑤嶺合作社之所以沒有把他們拉上,主要還是距離太遠而且政策不好把握的問題。
我就說一點,咱們現在的拳頭產品【農優86】稻種,就是從瑤寨的【農優82】稻種改良而來的。而田炳義合作社,在高價值蔬菜瓜果種子的培育上,有著獨到的技術。
因此,我們不能總是算小賬,要從長遠來看問題。總之,他們兩家單位的加入既不會占合作社便宜,又能為合作社的長遠發展提供助力。”
方唯做了開場發言,顯示了推進這個議題的決心。
農業公司成立至今依然是一個空殼,到目前位置除了育種資質的認定之外,基本上沒有做成任何事情。
他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一定要盡快解決田炳義合作社、瑤寨的定位,不能再這么模糊下去。
“支書,你老說融合,那么到底怎樣才算是徹底融合呢?”
有理事提出了核心的問題,眾人紛紛看向了方唯,想聽他怎么說。
“就是徹底融為一體的意思,將兩個單位的人員、土地、林地和集體資產全部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方唯也不回避,直接給出了答案。
現場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體會這番話的含義。
“我同意支書的說法,兩家單位在家具公司、蔬菜大棚等等項目上都與社里有合作,而且還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徹底融合,社里并不吃虧啊。”
鄭豹第一個發言,堅決支持方唯的提議。
其他還有5個理事的意見和鄭豹高度一致,旗幟鮮明的支持接納田炳義合作社以及瑤寨。
趙金生想了想,說道:
“大家不要忘了,合作社能有今天,靠的是方支書貢獻出來的育種技術。所有這些技術都有瑤寨和田炳義合作社的一份功勞!我贊同支書的提議。”
“我贊同!”
“我也贊同!”
大家很快就反應了過來,支書可是在合作社沒拿一丁點的額外好處,如果大家還要斤斤計較,難保支書以后會放棄合作社。(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