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合作項目,省城的小院子
夏收緊接著夏種,整個公司上下都很忙活,終于度過了這一段繁忙的時光。
除了育種中心需要培育4萬畝的【南光四號】稻種,以及新林農場需要培育4萬畝【農優82】稻種之外,公司還培育了14萬畝的【南光五號】稻種。
這一次的放量過后,估計市場上的【南光五號】稻種就會飽和,從明年開始又要就能行減產。
稻種的市場容量就這么大,在占據了市場主流之后,維持一定程度的供應即可。
另外,公司還在繼續培育【玉香083】玉米種子,而培育的經濟作物種子倒是很豐富,除了生、大豆、黃豆之外,還包括一些高產蔬菜瓜果。
上午。
方唯正在辦公室處理公務,工作人員將夏收的統計報表送了過來。
這一季,一共收獲了12800萬斤【南光四號】稻種、5600萬斤【農優82】稻種、8080萬斤【南光五號】稻種以及12120萬斤【南光五號】稻谷。
其中,【南光五號】稻種大風畝產達到了2020斤。
不過這已經達到了此品種稻種的產量極限,完全可以定型。
這些稻種和稻谷的產值加起來,差不多有9個億,的確是一次大豐收。
“支書,有農科院作物所的同志來找你。”
方唯研究了一會統計報表,工作人員敲門進來,告訴他有客人找。
他趕緊起身去了接待室,只見里面坐著三男一女四個人。他們都是作物所的研究人員,此次來社里是受領導派遣,和公司下屬育種研究所,共同完成【生物基因技術在育種中的應用】這個課題。
現在世界上的農業技術發展很快,尤其是生物基因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拉動了世界巨頭的技術優勢。
改開之后國門打開,國外的優質種子源源不斷的進入了國內市場。
傳統種子在這些優質種子面前不堪一擊,作為國內農業研究方面的翹楚,作物所希望能迎頭趕上。
“大家好!我是瑤嶺農業的方唯,歡迎你們來到瑤嶺鄉。”
方唯走進來,幾個便趕緊起身,方唯和他們一一握了手。
對方幾人也做了自己我介紹,方唯陪他們喝了幾杯茶,便親自帶著幾人去了研究所。
研究所在生物基因技術方面比較弱,但實踐經驗豐富,而且在傳統育種領域擁有很強的實力。作物所對基因技術有所涉獵,但需要依托生產展開研究,所以二者一拍即合。
這還是方唯和孫士禮之前談好的事情,現在只是落實而已。
“方支書,我們帶了一些設備過來,目前還在運輸途中。”
知道方唯這邊缺少設備,孫士禮很貼心的將作物所部分先進設備,打包運來過來。這個項目需要進行長期研究,沒有設備可不行。
“太謝謝你們孫所長了,不過,咱們的合作研究還需要什么設備,你們可以通過研究所遞交申請,我會酌情審批的。”
肯定不能都讓別人出設備,方唯打算給研究所也添置一些設備。
不過他不知道對方都需要什么,所以才讓他們自己寫申請。
“謝謝方支書!”
對方入鄉隨俗,也是稱呼方唯為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