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數日。
方唯接到了王松林的電話,之前培育的大豆品種,經過幾輪種植終于產生了異變。
只不過這次異變的效果不佳,產量的提升有限,聊勝于無吧。
“三哥,怎么會這樣?明明已經找到了異變品種,但效果卻這么差。”
就連王松林都有些難以接受,詢問試驗田里的幾個人,是不是沒有好好做事。
幾個阿哥覺得很冤,他們這些天可是盡心盡力在培育大豆,有時候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
“不怪他們,可能是原有的品種太拉胯,所以即使是找到了異變品種,效果也不會太好。行了,這個品種的大豆直接放棄,等回頭再說。”
方唯想了一會,便找到了癥結所在。
不是幾個人沒有認真做事,而是原先的大豆品種就不行。所以說異變也不是萬能的,基礎不好,就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
時間匆匆。
一大隊試驗田培育的大豆種子,和瑤寨培育的大豆種子相繼成熟。
從產量上看,二者沒有本質的區別,但一大隊培育的大豆品種,抗性則有了明顯的提升。
為了穩妥起見,方唯讓兩個單位繼續培育現有的大豆品種,直到遺傳特性完全穩定為止。
通過這一次的試驗,他起碼能得出一個結論,研究所和作物所共同篩選出來的大豆品種,雖然有缺陷,但方唯卻有把握彌補缺陷。
而研究所和作物所的同志,想通過基因技術解決這個問題,成功的希望很渺茫。
方唯暫時放下了此事,臨近年底,各種事情都很多,他需要集中處理一下。
“支書,公司準備召開會議制定來年的生產計劃,要不然我們都去瑤嶺鄉?”
這天上午。
方唯正坐在辦公室里辦公,蔡桐打來了電話。
轉眼之間,一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這個時候是該制定來年的生產計劃了,要不然等開春之后就會手忙腳亂。
“我去省城吧,等著,明天就能到。”
方唯不會讓一群人為了遷就自己,就跑到村里來。
剛好他也想去省城看看,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就開車去了省城,第三天就在公司總部召開了會議,制定來年的生產計劃。
“新的一年,我們需要做好幾件事。首先,【南光五號】稻種會進入到平穩生產階段,之前紅利已經吃完了,接下來就是穩定住現有市場份額。
【玉香183】玉米種子的培育要加大力度,等效果出來了之后,新品種玉米種子的銷售還會上一個大臺階。
至于其他的事情,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今天就不做討論了。”
方唯沒有說具體的數字,但在座的大家已經心里有了數。
【南光四號】稻種和【農優82】稻種的培育計劃不變,各培育4萬畝,生產地就放在瑤嶺合作社。社里有8萬畝的水田,兩個品種的稻種正好一家一半。
新林農場的4萬畝農田以及育種中心的4萬畝農田,全部用來培育【南光五號】稻種。
陽山農場的6萬畝水田,暫時用來種植【南光五號】水稻,反正不能閑置,多少都能帶來一些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