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唯剛上班,前進鄉的劉奮斗就來到了方唯的辦公室。
“劉書記,我本來還打算過一會去你們鄉呢,結果你就來了。”
方唯很客氣,讓人去泡了一壺好茶送過來,又從辦公桌的抽屜里拿出來一包煙拆開,給對方遞過去一支。
“方支書太客氣了,應該我來拜訪你。”
兩人閑聊了一會,劉奮斗才提起了合作的事情。
“我到前進鄉來的晚,到任之后才發現鄉里居然和你們沒有任何的合作,難怪鄉里在全縣墊底。我是這么考慮的,鄉里沒多少水田,咱們能不能蔬菜育種和種植方面進行合作呢?”
劉奮斗看到其他鄉的農戶,因為和瑤嶺農業簽訂了購銷合同,種植的辣椒、水稻等農作物都能賣上好價錢。
而本鄉的農戶深受市場波動之苦,要么東西賣不出去,要么被人壓價,總之是一言難盡。
劉奮斗就想著能抱上瑤嶺農業的大腿,起碼效益比現在要強不少。
“搞蔬菜就算了,我有更好的項目。不過,劉書記,你有沒有想過,公司加農戶的模式是有局限性的,其實可以采取更好的合作模式。
比如像我們和你們鄉共同搞一個育種項目,鄉里的農戶把土地交給我們來經營,而我們則會給他們一筆固定的年收益。
另外,這么多的土地總需要人打理吧?公司可以擇優錄取一部分農工,負責耕種和田間管理,這是不是又多了一筆收入?”
方唯侃侃而談,劉奮斗都懵了。
他是過來和對方談合作的,怎么繞來繞去對方想把鄉里的土地都拿走呢?
“方式書,你是想租賃我們的耕地?”
“瞧你說的,農村土地是允許流轉的,這是咱們的合作項目。前進鄉的農戶出土地,公司給他們固定收益。而且,公司還要在當地招收農工,干活拿工資和土地就沒什么關系了。”
方唯微微一笑,繼續給劉奮斗畫餅。
劉奮斗冷靜下來之后算了一下,要是土地的固定收益不錯,又能一部分農民的就業,還真是一件大好事。
“方式書,如果我這邊答應,那么你能給什么樣的收益呢?”
“大家鄉里鄉親,我也不虧你,按照每畝地一年100元的固定收益給你們。”
“每畝地一年一百元的收益,有點少了吧?”
“劉書記,我還沒說完,公司承擔農業稅和各項提留。”
“那還差不多!方支書,能不能再多點?”
“不能,固定收益再多的話,我們就虧了。”
兩人討價還價,劉奮斗最終還是接受了方唯開出來的條件。
現在農業稅和各項提留加起來也不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方唯開出來的價碼絕對是良心價。
也就是為了育種,要不然方唯根本不會開這個價錢。
劉奮斗隨后離開了方唯的辦公室,回去后召開了鄉干部會議,讓大家去做農戶的工作。這件事必須在一個月之內完成,要不然會誤了夏種的時節。
鄉干部都以為這會是一件苦差事,沒想到和種植戶一說,人家還挺樂意。
這兩年農業稅和提留有逐漸加重的趨勢,農民的負擔也重了不少。有些地方甚至愿意免費把自己的土地給人種,只要對方答應承擔農業稅和提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