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
又到了一年當中最寒冷的季節。
現在大家取暖都是用蜂窩煤,燒火做法也大都用這個。砍柴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現如今社員們的收入也足以支持使用更高效的能源。
現在大城市都已經開始普及煤氣罐,但暫時還沒有普及到農村。
方唯的辦公室也燃起了爐子,家里就更不用說,起碼坐在家里不會感覺到冷。
好在當地寒冷的時間不長,當年條件不好的時候,不也就這么熬過來了
公司財務部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年終決算,瑤寨的試驗田還在繼續新稻種的試驗培育,盤蓮的心思早就飛到了兩個孩子的身上。
方唯則悄然去了香山,慶祝電器集團股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而在新林縣,一直沒什么作為的陳學軍卻突然炮轟瑤嶺農業,指責方唯等人是在搞假集體,實則是走私有化的老路。
他批評的重點一個是方唯將企業總部遷到了省城,掏空了所謂的合作社。
另一個論據是,方唯把效益最好的電器集團公司遷到了香山,并逐步改制成了非集體企業。
“他就是在挖集體的墻角,等到時機成熟了就會走上私有化的邪路。”
借著對瑤嶺工業以及合作社的批評,陳學軍開始了大刀闊斧的人事調整。
崔義明當初的格局被徹底打破,一時之間,縣里和幾個合作社的關系驟然緊張,很多人都不明白車陳學軍到底想干嘛。
方唯從香山趕了回來,在社里主持了三個合作社負責人以及公司高管的聯席會議。
“他這是投機,想踩著我們來樹立他的威信。有道是咬人的狗不叫,大家還是要謹慎一些,不要重蹈當年的覆轍。”
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陳學軍敢突然發難,并非偶爾的事件。
現在社會上假集體真個人的企業比比皆是,有不少人都盯上了鄉鎮企業這一塊,有的甚至還盯上了國營企業。
這兩年,不同觀念的碰撞尤其激烈。
“支書,我們也是倒霉!當年分田到戶的時候,有人批評我們的集體經濟,說我們要繼續吃大鍋飯。
現在卻又反過來了,說我們想把集體資產納為己有,居然把兩個個例拿出來作為攻擊的借口。我看姓陳的是想刨咱們的根。”
大家紛紛發言,對陳學軍的做法表達了不滿。
但接下來該怎么應對是個問題,畢竟公司的生產單位,大都集中在新林縣,對方要是在今后人為的設置障礙,大家都會覺得很難受。
“不要怕困難,做什么事沒困難現在都說說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不要說空話,都拿出一些具體的策略來。”
方唯等人大家說夠了,忍不住敲了敲桌子。
現在需要做的事情不是表達憤怒,而是拿出來切實可行的應對之策。
否則的話,大家坐在會議室里罵上一整天,又有什么用呢
大家討論了半天,拿出來了幾條措施。
第一,將育種分散化,可以考慮把部分育種工作放到外縣,避免和陳學軍的矛盾激化之后,生產會遇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