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生產基地的農業生產都很正常,這一季以培育稻種為主,截至目前基本上可以斷定會大豐收。
“支書,現在有這么個情況。現在陽山基地那邊勞動力在流失,我統計了一下,光是今年就有不少於60名農工辭職。
這些人大都是年輕人,他們紛紛去了沿海地帶打工,據說工資收入會高很多。雖說暫時還不會影響生產,但這個趨勢值得警惕。”
正常的工作匯報結束之后,趙金生忽然說了一個新情況。
他的這番話也引起了其他負責人的共鳴,各個生產基地或多或少都出現了這個問題。
方唯聽完,沉吟了一會才說道:“那你們有什么解決問題的建議”
然后大家七嘴八舌開始討論,其實這種事除了漲工資提高待遇之外,並沒有太好的辦法。
“這件事你們直接向公司匯報,我相信蔡總他們會有應對之策的。”
方唯沒有越俎代庖,所以並未表態。
其實從改開之后,農民工這個群體就開始出現了,只不過到了這兩年規模越來越大罷了。
因此,農村勞動力涌向發達的城市是一種趨勢,恐怕一二十年之內都不會改變。
“好的,支書。”
各個負責人紛紛點頭,稍后便離開了會議室。
晚上。
方唯吃過飯散步回來,就接到了蔡桐的電話。
“支書,勞動力流失的問題我已經知道了,但也沒什么太好的辦法。公司是可以適當的提高一些工資待遇,但還是趕不上他們去城里打工的收入。
實際上不要說去大城市打工了,農工的收入甚至還比不上公司下屬企業的工人收入。現在有很多人都想去香山進電器集團公司做事,不就因為那邊收入要高很多嗎”
蔡桐沒辦法給農工開出太高的工資,農業和工業的人工工資水平本來就不一樣。
他接到匯報之后就和公司管理層商討了這個問題,最終決定適當的提高一些大家的工資和獎金,增長幅度不會超過20%。
“你說的沒錯,我們是無法阻擋這個趨勢。不過,可以設定一個工齡補貼,乾的時間越長收入就越高,這樣的話還是能留住一部分人的。
另外,咱們各個生產基地還是要繼續提高機械作業的比例,儘量多用機器少用人,也能抵消勞動力流失對咱們的影響。”
方唯肯定了蔡桐的做法,同時也提出了兩點補充意見。
第一是設立工齡補貼,要讓這個項目成為工資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就是繼續提高機械化率,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
瑤嶺農業的目標就是實現集約化生產,公司也有這個條件。
首先公司和生產基地的土地是連片的,而且地勢都很平坦。其次,公司的農業機械的擁有量本就很多,現在繼續添置一些機械,負擔也不算重。
“支書,還是你想的遠。我覺得這幾個辦法都很好,回頭我們就落實下去。我估計,這樣的話,勞動力的流失問題就不會對我們產生重大影響。”
蔡桐聽完,頓時就感到很興奮。
說到戰略眼光,他自問比人家方支書可差遠了,比如像這件事他和公司的管理層,就沒有想的那么深遠。
隨后,兩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便結束了通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