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雨水偏少,各地都有一點輕微的乾旱。不過各個生產單位的農田水利設施都很完備,灌溉渠、機井覆蓋了整個耕種區域,些許的乾旱根本不會對農業生產產生什么影響。
方唯一直都有大農業的思維,大投入大產出,機械化作業,實際上的生產成本,比按照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方式低很多。
這就是集體的力量,他從不覺得只要承包到戶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支書,這一季的收成起碼能和去年同期持平。”
在瑤嶺合作社,趙金生向方唯詳細介紹了夏收夏種的情況。
社里的收割工作業已結束,只是統計數據暫時還沒有出來,他的判斷應該誤差不大。
方唯點點頭,他也是這么認為的。
“那行,老趙,你不用陪我了,我去新林農場轉轉。”
方唯隨后離開了社里,去了最后兩家單位,新林農場和育種中心,回到家就到了傍晚時分。
吃過飯,王松林打來了電話,說小麥的驗證工作已經開啟。寨里的幾個老客戶幫忙種植了小麥,有的種植了一兩畝,還有種植四、五畝的,最多不超過10畝。
畢竟是幫忙進行驗證,這一點種植量即便是顆粒無收也無所謂,但要是種植面積太大誰也擔不起這個風險。
“松林,你回頭可得好好感謝人家,咱們不能總欠人情。另外,你明天給我送一些小麥種子過來,我有用。”
方唯交待了一句,便掛了電話。
驗證工作不能在【種植區】內進行,畢竟以后的小麥種子要銷售到全國各地,所以只能在普通的土地上種植。
方唯拿了一些種子過來,寄給了遠在京城的孫士禮,讓他找人在北方地區進行驗證。
而孫士禮這邊還沒有頭緒,推倒重來之后,新一代小麥的研髮根本沒有頭緒,他都快絕望了。
方唯決定撤回派到中原基地的項目組成員,同時取消了中原基地試驗田的指定。就連孫士禮都很少去那邊,自己的技術人員還耗在那邊也沒有意義。
孫士禮很快接到了方唯寄來的小麥種子,在作物所讓人分析了一下,數據還是蠻好的。
接下來他就在冀北基地讓人進行種植驗證,其實心里也沒抱多少希望。
方唯倒不像孫士禮那么著急,他很清楚,搞一個新品種作物出來,有時候費十年八年的時間都不足為奇。
他比反感這種任務式的項目,育種工作有其自己的規律,人為限定期限並不合理。
當然,孫士禮當時接下這個任務也是有自己的盤算的,無奈運氣不好,大概率是無法完成任務的。
第二天。
方唯去了研究所。
“新一代油菜的申報方案寫出來了吧”
新一代油菜已經經過了大面積種植,效果非常好,在端午節前就成功定型,被命名為【南油002】,畝產可達700斤,含油量49%。
這段時間大家正在匯總資料,確定論文的方向,同時也在編寫申報方案。
“寫出來了,寫出來了!”
作物所依然有科研人員在研究所駐扎,他們這些人兩年一輪換,到了這邊總能撈一些好處。
此時聽到方唯的問話就猶如天籟之音,看來方支書準備進行成果申報了,他們這些作物所的外派人員不就出成績了
“去把申報方案拿給我。”
方唯拿到申報方案之后,仔細看了一遍,然后就在研究所給孫士禮打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