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花了一天時間,將前三萬字的稿件重新打磨了一遍,發給了編輯。
稿件是投出去了,她心里卻沒有一點底。
這畢竟是自己嘗試用英文寫的第一部小說。
“巴赫,你說,編輯能看上我的稿件嗎?”
巴赫鼓勵她:“我覺得你寫的不錯,看不上,那是編輯沒眼光。”
孫雪噗嗤笑了。
“你可真會夸人。”
巴赫咂咂嘴:“你們中國有句話不是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嗎,我覺得你這顆中國的金子一定會在國外發光的。”
孫雪自嘲道:“我也覺得。”
搬到別墅后,孫雪的心徹底放松了。
寬松舒適的環境,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明亮高大的落地玻璃灑進大廳時,孫雪已洗漱完畢,開始準備早餐。
她會為巴赫煮好一杯冒著熱氣的咖啡,再給自己煮上一壺紅茶,加上牛奶,再來幾勺糖,她喜歡上了這種味道。
再準備上一碟甜點,一些時令水果。
坐在落地玻璃前的餐桌旁,沐浴著冬日暖暖的陽光,開始享受早餐時光。
美好的一天便拉開了序幕。
巴赫喜歡睡懶覺,孫雪準備好早餐后,會去敲響他房間的門。
半小時后,巴赫會穿著睡衣,一副慵懶的樣子緩緩下樓。
兩人會聊聊她的小說,聊創作方面的事,亦或聊到某一位作家,聊聊他的作品,分享一下彼此的觀點。
這樣的時光輕松又愜意,仿佛又回到了康橋大學的課堂上。
孫雪發現,巴赫對于國外文學作品的理解深度遠在自己之上。
很多的觀點總會讓她眼前一亮。
偶爾,巴赫會聊起商業上的事。孫雪發現,只要他聊起這些話題來,比聊文學還興奮。
眼中閃著光芒,激情四射,一聊就停不下來。
孫雪在商學院也聽了很多大師的課程,對于巴赫聊的話題,她還算能聽的懂。
聽巴赫聊的多了,灌了不少耳音,也慢慢聽的入了迷。
一個早餐,他倆能從清晨聊到中午。
大部分時間,孫雪總是雙手托著下巴,入神的聽著,偶爾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講到精彩處,巴赫激情飛揚,完全像是變了一個人。
中午時分,兩人一起鉆進廚房,孫雪掌勺,巴赫當下手,共同做上一頓美餐。
大部分時侯,都是以中國餐為主,巴赫不僅學會了使用筷子,還愛上了吃中國菜。
孫雪總能變著花樣,飯桌上,他們聊的話題更多的是除了文學之外的話題。
巴赫會聊自己的國家,會聊他的讀書生活,會聊到他曾到過國家的風土人情。
不過孫雪發現,巴赫從不聊自己的感情生活,從不聊自己的家庭,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工作。
孫雪只知道巴赫在做點小生意,家境還算不錯。
一次孫雪聊到自家生意時,巴赫又一次善意的提醒道:“孫雪,我還是那句話,做生意的宗旨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世界經濟泡沫一旦來臨,房地產行業勢必受到重創,要提前做好風險規劃,而且,這次疫情對于各行業影響都很大。”
頓了頓,巴赫一臉認真的說:“孫雪,我鄭重的向你推薦一個生意,不知你是否感興趣?”
孫雪來了興致:“什么生意?”